玩唐  第三章 皇太女

类别: 历史 | 两晋隋唐 | 玩唐 | 午后方晴   作者:午后方晴  书名:玩唐  更新时间:2024-06-09
 
第三章皇太女

王画收下了夏开做学生,事实上这一回他真有点做老师的样子。

他教授夏开制作玉器。

其实玉器发展到了隋唐出现了一个里程牌,这时候玉器从虚线雕刻发展到写实的阶段。并且因为两朝疆域广阔,思想包融,还接受了许多胡风的影响。

其中著名的就是隋朝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琢磨精细,质地温润,光泽柔和,高贵典雅。后来出土唐朝的玉器,因为各种原因不多,但几乎件件是珍品。比如西安出土的镶金玛瑙牛首杯,由条丝状纹玛瑙雕琢成牛首形杯,杯沿外施两道凸弦纹,另一端为牛角尖部,牛头大眼圆睁,直视前方,炯炯有神,两耳后抿,双角呈螺旋状,粗壮有力,棱节分明,长长的角弯曲伸向杯口两侧,嘴端镶金。杯体颜色深浅不同,条纹自然,舒展大方,流向牛耳两侧,具有强烈的动态感与艺术感。除了这个杯外,还有八瓣花纹玉杯等,都是国宝级珍品。

因此王画教导起来并不感到吃力。

为了对这个学生的技艺有一个了解,他还让夏开找出他以前的巅峰作品,拿给他看。单玉雕上,他的技艺比王画只高不弱,但不代表着王画没有教授他的本领。

王画教授他的是后人的思路。当然就是他玉雕上的本领比夏开强,也没有办法逐一教授。现缺少机器,全是手工雕琢,一件玉器需要花费很少时间才能完成,王画也没有那时间。

他先教授的是宋朝的一些玉雕方法。宋朝玉雕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另一方面开创了一个仿古的阶段,也就是说到了宋朝后开始对古玉有了研究。但到了宋朝,玉器礼味大喊,玩味大增,玉器接近现实生活。特别是俏色玉雕。原来玉雕品只能称为产品,而不能称为作品,主要原因就是作者没有融入自己思想情感,只是机械的加工。到了宋朝后,玉雕大师们开始对原料色彩巧妙利用,又根据原料特点进行创作,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又称为俏色玉雕。

唐朝也有,但据王画所知,那件镶金玛瑙牛首杯是第一件俏色玉雕作品,也似乎是唐朝出土仅存的一件俏色玉雕作品。就是他自己唐朝这么多年,也去过许多王公贵候家中,却一件俏色玉雕没有看到。

真正的玉雕到了俏色玉雕大规模出现才能自是真正进入大成阶段。

当然,玉器顶盛时还是清朝。不过这饭不是一口能吃下的。如果夏开将俏色玉雕这项技艺吃透的话,玉雕上的成就足可以站这个世界的巅峰。(过几天我会传一些历代经典玉器图片上来,顺便再简单地解释一下其特点)

而夏开的天赋也让王画十分地满意,不然当初丁柱也不会如此看重他了。

除了玉雕外,他还教授他音乐。

事实夏开音乐的天赋上还胜过他玉雕上的天赋。不过这可不是他一个教授,王画家中的女人们中间,无论是李红还是沐孜李,或者李裹儿,就是那个现连王画都不清楚如何安排的王涵,琴技上都有很高的技艺能力。

况且还有他的一个未婚妻,不过因为阮家的保守,大婚之前,两个人没有见面。

其实王画只是不想一个天才被埋没,但外人看来,王画是对他这个学生格外的宠爱。听到这个消息,反而让阮家坚定了这门亲事的决心。

既然亲事决定下来,而且王画也表态,要将他带到洛阳。因此王画建议两人早日完婚,况且两人都老大不小了。

日子就订了八月二十二。

而且夏开是孤儿,所以王画以老师的身份,作为夏家的娘家人,向阮家下了聘礼。这让阮家喜出望外,到了这时候,面子有了,里子也有了。立即操办大婚。

但就大婚将要来临的时候,传来了小玉真回到洛阳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后,王画先是很高兴,然后皱起了眉头。

李裹儿也忧心忡忡地看着他。

王画看着她的样子,拉着她的手说:“裹儿,不用担心,究竟小郡主是如何失踪的,我没有查到。但有一点是勿用质疑的,这是相王刻意的安排。没有相王的允许,我就是想娶小郡主,也没这本事娶她。”

但是李裹儿还是不说话。

王画只是深情地凝视着她,经过雨露的灌溉,现的李裹儿是风姿绰约,美丽娇人。

他又说道:“实际上,公主殿下对我垂青,我已经是感到十分万幸了,又怎敢既得陇复望蜀?”

“不好说,”李裹儿愤愤地说道。

她真的很担心,毕竟李持盈这个小丫头对王画痴情一片,甚至比王涵还要痴情,前几年是跟随王画身后,到河东到西域,就是自己也做不到。主要王画对这个小丫头片子也没有反感,这才是她真正担心的地方。

王画又说:“还有,皇上让你来滑州,现又默认了你跟着我到了汴州。这等于同意了我们的感情,胳膊肘儿总是往里面拐吧。原来是上皇执政,也许相王畏惧上皇,所以不敢反对这门亲事。现上皇退位,皇上又向着你,相王本人也不同意,这门亲事是等于消失了。”

听到王画说她父皇胳膊肘儿往里拐,李裹儿脸上愁容才消失了,露出花一般的微笑。

但王画说到这里,他忽然看着西方,心里面想到,也不知道那个小丫头现知道了实际情况,心里面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自己又怎么办?

这个是不能有同情心的。就是李持盈失踪不是李旦做的,李旦也同意再次复婚,难道自己真娶李持盈。那么李裹儿又怎么办?后面还有一个王涵难缠的尾巴。

还有为什么相王这时候将小玉真突然接回洛阳?

想到这里,他起身来到李雪君的房间。李雪君正与王涵谈论道经,看到王画到来,李雪君脸色正常,但王涵脸上泛起一道羞红。

王画坐下,向王涵问道:“汴州过得可习惯?”

“嗯,”王涵蚊子似的低声答道。

王画挠了挠头,王涵这个表情可不是一件好事,这个情债越陷越深,以后越会麻烦。他对两个女子说:“现小郡主回到洛阳了。”

王涵听了脸上一变,但还是说道:“那恭喜王学士了。”

王画听出来她虽然说了恭喜,可话音里却饱含着苦涩。讲什么爱是奉献,那是假的,有几个人能办到?本来王涵想与王画走一起,就十分地艰难,虽然现似乎家族都默认他们的关系,但太迟了。现再加上小郡主的回来,增加了许多变数。因此,王涵脸色不大好看。

李雪君脸上还是古井无波,或者她没有产生争过这个正妻的地位,或者她道心精深。

王画又说道:“李雪君,去年世子写了一封信带给你,现那封信不你身上。”

李雪君脸上终于一冷,说:“今年元旦时我很生气。”

当时王画对她的态度恶劣,而且不信任,这让她很不开心,为了使他开心,自己都说出了双修,可他还是拒绝了自己的好意。因此气愤之下,离开绥州。

但这也是王画心中的一个痛,与王涵不同,想要接受王涵,必须要让她为正妻,对于王画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从一开始就心中排斥此事。但李雪君不同,王画从开始的戒备,到后看到她为血字营奔波到了里海,心中也开始渐渐接纳了这个冷美人。

所以他都将自己的布置当着她的面,吩咐了李红与沐孜李。不一定要李雪君帮助,但这是表达了一种信任。然而为了相王,她居然与武延秀亲昵地呆一起。

虽然这一次自己也重表示了信任,让她替自己做了许多事。可是这是一道伤痕,横隔他们中间。与丰州时,两个人的关系已经没有那么亲密了。

如果不是这一次为了知道李旦的意图,他都不想主动挑起这首伤疤。

王涵也感到两个人有些古怪,她好奇地看着他们,究竟是什么信?为什么李雪君不让王画看?

李雪君又说道:“我有一句话要对你说,如果你以后不喜欢,早一点说,不要勉强同意。”

这是责怪王画,如果当初王画强行阻止,她也未必会随武延秀回洛阳,两个人之间也不会有裂隙产生。

“雪君,这件事暂且不提,那封信呢?”

“那封信我已经扔了。但世子写信时,我就站一旁看着,因此知道信上写着什么。他信上说,小郡主与他们父子无关,因此不要发生误会,反而干扰了正常的寻找。他也希望你务必与相王的人联手,共同寻找。但我想,这封信就是交给你,你当时也准备了出兵,如果不相信,反而认为世子是欲盖弥彰,加激怒于你。如果你相信,就是没有这封信,同样也会相信。所以我气恼离开后,就将信扔了。”

她又用了气恼两个字表达了对王画态度的不满。但也说明了她很意王画对她的态度。

说到这里,她又看着王画。

其实说到底,这代表着李雪君看好李旦父子,不想王画与李旦父子发生大的冲突。至少治国待民,她洛阳长安呆过一段时间,见过许多权贵王候,李旦父子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才是她支持的本意。

就是李持盈失踪,现又出现洛阳,李雪君认为可能还有隐情,不一定是李旦父子做的。

还有她看到李旦父子的谋略,以及李显的昏庸,私下里认为王画与李旦父子为敌也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然而知道王画与李旦矛盾由来已久,所以现连劝解的想法都没有了。

但这一次李持盈出现的时间太巧合了,而且李持盈毫发无损,不能不让人怀疑。这时候自己替李旦辨解,徒劳让王画产生多的误会。

果然王画脸上表情有些不太好看。但他没有说什么,况且李雪君也为他做了那么多的事情。

他坐椅子上沉思。

也未必李隆基知道此事。李隆基虽然雄才大略,但这时候还没有属于他自己的力量。就是他第一个心腹高力士,好象也才跟随他不久。而且高力士一直长安,现也只是一个小太监。王画还刻意做过调查。还有其他的一些心腹干将,现正收扰过程中。王画也记不起来名字了。

也许李隆基写这封信时,是诚心诚意的。后来洛阳,他找过自己,还再次谈到沉酒之交。

但这件事基本上是李旦做下的,不用辨解了。可李旦为什么现将李持盈接回洛阳?

王画忽然想到,这是羞侮。现自己滑州汴州连破两个大案,包括武三思以及一些世家、太平公主都噤若寒蝉,省怕自己又查出他们许多不好的事情,徒遭羞侮。

可是李旦却这时候接回李持盈,是裸地对自己蔑视。我就不同意将女儿嫁给你,怎的?

但确他有蔑视的能力,因为他的低调,就是自己想找李旦的把柄,都找不出来。

或者是他放出的一个讯号?看到自己的成长,要对付自己了?

可自己这一行,与李旦一点瓜葛也没有,没有丝毫流露出来要对付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王画想到此节,脸上终于堆积起厚厚的乌云。

大婚终于来临。

是娶阮家的女儿,婚礼极为繁琐,王画既然代表了夏开的娘家人,少不了主动进行各种礼仪,但大多时候是李红代劳的。

这一天,来了许多宾客,这是看阮家汴州的地位,还有太子与公主殿下也亲临婚礼,还有王画汴州没有象滑州那样伤筋动骨,因此汴州几乎所有有头有脸的人都到来庆贺了。

娘子蒙着一个从头到肩的红色帷帽,看不到她的脸色。但郎子脸上却绽放出无比的喜悦。

拜了天地后,阮家的下人将他们送入洞房。

宾客们开始寒喧吃酒。

婚宴结束了,王画回去。李裹儿忽然对他说:“二郎,我们结婚吧。”

结婚?我也想啊,王画苦笑了一下,说:“裹儿,快了。”

李裹儿忽然又说道:“不是这样吧,我做皇太女如何?”

王画听了一惊,问:“你为什么这样想?”

这个皇太女,不是那么简单就说出来的。皇太子意味着是将来皇帝的继承人,李裹儿做皇太女,与皇太子异曲同工。说明她这时产生了有做女皇帝的想法了。

更多精彩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