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朱重八  四四一、百炼精钢模具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明末朱重八 | 三十二变   作者:三十二变  书名:明末朱重八  更新时间:2013-06-14
 

正文

走到铁匠街前,只见街口有朱军的士兵站巷,这里虽然名叫“铁匠街”,其实却应该称为兵工厂,除了前后两个路口之外,zhouwéi全部用厚厚的墙壁封死,闲杂人等无法进入。兵工厂里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戒备得十分森严,这是为了防止朝廷或者其他流寇的探子在兵工厂里捣乱而安排的。

尤其是火药更需要小心谨慎地保护,朱军的火药以前是靠洋人弄来,占领陕南之后,朱军得到了汉中府,这里乃是出产硝石的大dìfāng,因此一举解决了困扰朱军良久的硝石问题小说章节。现在朱军yǐ精可以自给自足,不再需要走洋人的渠道,但是生产生药的危险性也极大,堆放火药的仓库只要摸进来一个探子,扔出一个火折子,就能把半个兵工厂给掀上天去,因此这里的防卫不kěnéng不森严。

红娘子加入朱军不久,这还是第一次来参观朱军的兵工厂,不由得兴奋地左看右看。她看了一阵子,就有了一个问题,于是向朱元璋问道:“朱八大哥,我看到咱们的重步兵和重骑兵都很厉害,为shíme兵工厂里却méi诱大量生产重甲呢?我看到这里主要生产的还是武器偏多,甲胄极少。”

朱元璋点了点头:“你的眼还是满尖的,咱们yǐ精基本上停止甲胄的打造了,有三千名重步兵yǐ精足够,现在主要打造火铳,次要打造盾牌、矛尖、刀剑等武器。”

红娘子大惑不解:“重步兵如此厉害,应该多多益善嘛。”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随着火铳技术的发展。甲胄会越来越没用,今后甚至会成为影响士兵行动的累赘,我不想把本来就不够高的产能花在注定会被淘汰的东西上。现有的重步兵yǐ精足够让我们与普通的官兵和流寇作战,今后若想应付更厉害一些的敌人,我们就必须大力制作火铳。”

红娘子深不以为然,摇头道:“火铳装填慢,发射时要点火绳也慢,打得又不见得有弓箭远,我却不zhīdào那东西有哪里好了,还不如我的飞刀呢。”

朱元璋哈哈大笑。不和她多说了。要zhīdào红娘子bìjìng是个古人,她有她的局限性,和她多说也没意思,今后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给她看就行了。

这时他们走到了厂区中心。一个小头目迎了上来。将朱元璋一行人请到一个房间里。然后就有一小群铁匠走了出来,每人手上拿着一把火铳。朱元璋定睛一看,他们拿着的正是外露式转轮打火枪。

这群铁匠将转轮打火枪交到朱元璋的面前。然后恭敬地道:“将军大人,我们花了一年shíjiān,终于成功地将转轮打火枪仿制出来,这一批转轮打火枪yǐ精和大元帅头领的那一把没shíme区别了。”

这些铁匠并不像马小天、红娘子他们yīyàng称朱元璋为朱八大哥,而是称之为将军大人,显得十分恭敬,也十分生疏。

朱元璋也不纠正他们的称呼,反正他自称镇西将军,对他不熟悉的人是要叫一声将军的。随手捡起一把转轮打火枪,问道:“实射过吗?”

铁匠们认真地道:“实射过,不过……它们仍然经常出问题。”

朱元璋问道:“有些shíme问题?”

铁匠们回道:“偶尔会炸膛、转轮机括也经常卡住、还偶尔会有扣下扳机却撞不出火,无法引发子弹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努力解决。”

朱元璋心中迷ngbái,这些问题是火铳自发明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而且在数百年内都不一定能解决,要到人类拥有了精密加工技术,才能杜绝这些问题。他对其中的技术细节并不了解,上辈子他游魂天空,主要是在看世事变迁,可不是蹲在兵工厂里偷学技术,所以具体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也不zhīdào。

一名铁匠拿起了一把转轮打火枪,递到朱元璋的面前给他看,然后认真地道:“将军您看,这火统上面的转轮与轴承之间的契合……并不能做到严丝严缝,所以在转轮转动的shíhou,机括就rongyì发生故障,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朱元璋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为何不能做到严丝严缝呢?”

铁匠们面色尴尬地道:“我们的手艺不精,无法打造出完美相同的零件,例如转轮和机括吧,就méi诱两个是一模yīyàng的……这个大点,那个小点,这个圆点,那个扁点……总是不能完美契合。”

朱元璋点了点头,算是迷ngbái了。人手并不是机器,每一次下手的力量轻重,不kěnéng完全yīyàng,所以就算是同一个人制作的两个相同零件,其实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总有些肉眼难以查觉的差异。

他忍不住道:“那你们何不先做几个模具,把烧化的铁水倒入模具之中,冷却之后取出,就能做出一批一模yīyàng的零件了。”

模具的概念在后世yǐ精普及,就算是一个普通人,也zhīdào拿个塑料模具在冰箱里面冻冰块呢。但在明朝这个时代,模具还应用得很少,大多数人不zhīdào,只有制作月饼的工匠们yǐ精懂得制作月饼模具,别的行业就不怎么用了……

铁匠们听了这话,纷纷不解。朱元璋便简单地讲解了一下模具的概念,然后让人在咸阳城里找了一个做月饼的师傅来,此时yǐ精是夏末,快要到中秋的时节,这名月饼师傅也是极忙的,他见一群打铁的大老爷们儿都拿绿油油的眼光看着他,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把他的月饼模具双手奉上。铁匠们看了之后纷纷惊叹,难怪月饼上印的字个个都相同,原来是有模子的,结果一群铁匠老爷们儿就兴奋地跟着月饼师傅学起做模具来。

铁匠们兴高采烈地学会了做模具,但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拿shíme材料来做模具?要把烧化的铁水倒进去,那模具的材质必须非常耐热,还不能让铁水凝结之后粘在上面……月饼可以用木模,但是铁匠们是绝对不kěnéng用木模的,铁水一去,木模就要烧成渣。

铁匠们聚在一起商议了良久,一名精yàn丰富的老铁匠道:“咱们用百炼精钢来做模具,就不怕铁水烫。”

所谓百炼精钢,其实还是铁,在明朝这个时代是méi诱真正意义上的钢的,百炼精钢的弄法,就是把铁烧红,然后拿锤子用力锤打,将铁里面的杂质给打出去。整个流程转一圈是为一炼,按锻炼的次数多少,为五种,有“九炼”、“三十炼”、“五十炼”、“七十二炼”、“百炼”,前面的数字代表锻炼的次数。炼得越多,质量当然就越高。

据古shūjì载,三国时刘备曾令刀匠蒲元打造了宝刀五千把,每一把上面都刻着“七十二炼”的字样。而曹操则拥有“百炼利器”五把,孙权最惨,他只有一把。

实际上,对于追求完美的铁匠来说,百炼都不算最好的铁,他们要把铁反复锤打,反复锻炼,不要管它炼了多少次,要直到锻炼完后用秤称,重量不会减轻,才说明铁中的杂质yǐ精完全打出,那才是最硬的纯铁。那种铁比起百炼更胜一筹,用来给普通的铁做模子,便足以胜任。

当下老铁匠们就开了炉,拿了一块铁霹雳啪啦地锻打起来,朱元璋过去询问他们要多久才能打出百炼精钢,那老铁匠道:“朝也打,晚也打,累了就换我儿子打,如此打上七七四十九天,就可以打出百炼精钢来制模具……”

朱元璋抹了一把汗,你这个也太伤神了吧……要大量制造火铳,可不是一两个模具就行的,模具必须要有许许多多,才nénggou用,要是每个模具都让你花上七七四十九天来打,那还得了?他搜肠刮肚了想了许久,才想到未来的模具中有一种是陶瓷做的,也不zhīdào这个年头的陶瓷能不能行,总之试一试也是好的,陕西青瓷的产地都yǐ精被朱军收入囊中,派人去找些瓷匠来仔细研究一下,不管成不成,总要想法试一试。

巡了许久的兵工厂,红娘子yǐ精看得不耐烦,哈欠连天,朱元璋也gǎnjiào有点累了,便打算回去,正在这时,一名传令兵飞也似地跑了进来,他显然很急,满头都是大汗,见到朱元璋,立即报道:“将军,属下先到西安找您,没找着,赶紧又来咸阳,在厂子里转了半个时辰才将您找到……这里有洛川李攀龙大人发来的急信。”

朱元璋伸手接过信件,展开来看,只看了两眼,顿时大喜。

pángbiān的马小天和红娘子见他表情,便问道:“朱八大哥,是shíme喜事吗?”

朱元璋笑道:“确实是喜事,占据陕北的几路义军打起来了。横天王杀了冲天柱,并且向朝廷乞降,混十万大怒,发兵攻打横天王,两军在延安府的北边大战,杀得尸横遍野。”

“啊?”马小天大汗:“这也算喜事?”(。。。)

(在线书吧)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