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桃源记  清华以及欧美历史教授治校探索

类别: 都市 | 乡土 | 山村桃源记 | 习之墨   作者:习之墨  书名:山村桃源记  更新时间:2013-07-11
 
大学到底应该如何办,这个问题牵涉到大学体制。大学行政化就是一种大学体制,和这种体制不同的是去行政化的大学自治,它的基本表现就是“教授治校”。教授治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我们教育史上曾经有过的一页。如果我们承认蔡元培1917年执掌北大时发布的观点:“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努力推行教授治校的办学体制。这个体制不来自英美、不来自法日,而是借鉴德国。蔡元培说:法国教育权集中于政府,大学皆国立,校长由政府任命。英美大学多私立,经济权操于董事会,校长由董事会聘任。德国大学不论国立市立,行政权集中于大学之“评议会”。评议会由校长、各科学长与一部分教授组成。校长与学长由评议会选举,一年一任。同时,在评议会之外,还有教授会。这样一种大学建构,也是时人梁启超的看法:大学组织应以教授团为主……大学校长可以由教授团推举,或互推或各教授轮流担任。从蔡、梁二位的表述中,我们不难得知教授治校的大概。20世纪中国教育史,教授治校做得最好的是清华大学。可以大略看看清华大学两个当家部门的构成和职责。评议会由校长、教务长以及由教授会推选出来的教授评议员构成,共七人,其中教授占五人,显然是以教授为主。教授会的构成是各行政部门的主任和全体教授,尽管以校长为主席,教务长为副主席,但构成主体依然是教授。教授会负责全校的教学,如审定全校课程、议决各种教务,同时还由它选举教务长和评议员。评议会负责包括教务在内的全部校政,如制定学校教育方针及各种规则,审定学校预算决算,同时议决全校教授与各行政部门主任的任免。可以看到的是,除了没有做到大学校长由教授推举或由教授轮值外,举凡校中的各级权力部门如各学系主任和各行政主任,都出自教授的选票,这还不包括教授在各种校务上的举足轻重的发言权。从清华的历史看,清华校长固然照例由政府任命,但这个校长如果不走教授治校的路线而试图搞魁阁式的校长治校,就很难在清华呆下去。1928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取代北洋后,先后任命罗家伦、吴南轩为清华校长,可是他们两位都乘兴而来,铩羽而归。罗上任后,不与清华教授商量就制定《国立清华大学条例》,用以取代原来的学校组织大纲。该《条例》乃在加强中央教育机关和校长的权力,比如,聘任各学院院长原来是教授会的事,现在变成了校长的权力而教授会反而不能过问。应该说,大学行政化非自今天,而是始自刚得到政权的国民党。可是,无论罗、吴都没能够做到这一点。尤其后者,上任伊始,在四个院长的任命上,直接和教授会发生冲突。吴强行任命一个由他带来的文学院长,教授会则启动他们原来的程序予以否决。其结果,不但那个院长未能就任,就连吴南轩自己最后也无奈地离开清华。教授治校是学术至上,行政其中。大学行政化下的校长治校则是行政凌驾学术之上,而非行政为学术服务。两个路径,两种大学,前者是学问机关,后者是官场。教授治校是我们曾经的一段历史,但这段历史已经成了如烟的梦。旧梦依稀,聊以重温,无非是希望有梦回的那一天。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