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纪  第五十八章:努尔哈赤的野望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崇祯本纪 | 喜马拉雅听风   作者:喜马拉雅听风  书名:崇祯本纪  更新时间:2024-01-22
 
打发张云翼离开后,朱由检久久没有说话。

张云翼属于明军的基层将领,他描述的场面可能有些偏颇。但从他描述的战场情况看,明军和后金兵之间战力差距之大,让朱由检不寒而栗。

这不科学啊?

后金怎么可有如此逆天的战力,难道女真满万不可敌,不是吹出来的?是真的?

怎么可能?

朱由检疯狂的想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他绝对无法安然入睡。

不管什么时间了,在朱由检的要求下,各种资料纷纷被找来,堆满了王府的书房。也幸亏信王邸一向对资料收集比较看重,不然还真无法达到朱由检的要求。

埋首资料堆里,朱由检不停的翻看,焦灼的心态让他忘记了吃饭和睡觉。王承恩的几次催促,都被他直接赶了出去。

终于,萨尔浒之战的前前后后,被朱由检一点一点拼凑了出来。

萨尔浒之战,这场大明王朝走向没落的转折点,前世各种书籍都有无数的描述。

在朱由检有限的记忆中,大家不约而同的把失利归罪于主帅杨镐的愚蠢和明军的腐化,以及努尔哈赤的英明神武上,好像很少有人提到交战双方的实际实力对比。

按照张云翼的描述,结合朱由检对其他资料的查阅,朱由检感觉他终于拨开了萨尔浒上空的迷雾,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果出现在朱由检面前。

按各种资料分析,朱由检赫然发现,萨尔浒之战明军好像怎么打都是输,似乎完全就没有取胜的可能。而这个结果,早在战役开始之前就已经埋下了深深的根系。

后金方面,不可否认,努尔哈赤在军事方面的天赋,确实是非常高的。

少年时,努尔哈赤在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麾下长大,这段经历为努尔哈赤一生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辽东李成梁的部队,是当时明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是标准的明军野战部队编制,采用精锐部卒(精干家丁)驾驭一般部队(稍加训练的炮灰)方式编组。

李成梁在战场上的作战模式是:先用一般部队去消耗和疲惫敌方,最后由精锐部卒冲破敌阵一锤定音。

在面对辽东土著部落和蒙古人的挑战时,这种战术非常管用。

几十年间,李成梁就是依靠麾下近万的精锐部卒作为骨干,又有大明庞大的资源作为后盾,方能纵横辽东横行无忌。

几十年间,随着李成梁的老去,他的部队也慢慢在腐化,钢刀慢慢变的钝了。

等到李成梁死后,大明对辽东的控制力大为减弱。努尔哈赤趁势而起,他一边仿照李成梁的部队,努力训练精锐部卒;一边结交辽东的大明地方官,用尽各种手段拉拢腐化他们。

精锐部卒训练艰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训练出来。但在大明地方官的保护下,历经艰苦努力努尔哈赤终于打造出一支精锐部卒,并借助这支力量真正统一了女真各部。

十几年的不停征战,随着不断的胜利,努尔哈赤的精锐部卒变得越来越庞大。等到统一女真各部后,手中力量大增的努尔哈赤开始发愁。他的领地太小,根本养不起这支精锐力量。努尔哈赤必须要为他的部队找到新的养料,努尔哈赤只能把目光投向富庶的大明。

此时,大明刚刚结束了万历三大征。虽然三次大战大明都取得胜利,但也消耗了大明太多的精锐部卒,辽东方面更是被抽成了真空。而辽东的空虚,更诱发了努尔哈赤的野望。

始终潜伏在大明体系内的努尔哈赤,对大明的各种消息都称得上是了如指掌。经过对大明军队的深入研究后,努尔哈赤坚定了反叛大明的决心。

当经过辽东本地的屡次试探,以及对大明各种消息仔细进行梳理后,努尔哈赤完全确定大明已是强弩之末,短期内根本就无法支撑第四次大型征伐。他完全可以在大明朝廷反应过来之前,就在辽东打下一块地盘割地称王。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袭取抚顺,据此发布七大恨诏书,悍然举起反旗。

努尔哈赤的冒险成功了,历任辽东地方官员不负责任的瞒报,造成万历皇帝极大的误判。萨尔浒之战就在明军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始了。

萨尔浒之战开始时,杨镐虽然宣称有47万大军,但实际明军总数只有10万人左右,江浙等地的明军援兵根本就未集结到位。

可能是因为补给压力太大,杨镐指挥明军贸然发动了进攻,而且还是分四路分别发起进攻。最多的一路明军也不过3、4万人。杨镐不知道,萨尔浒战役努尔哈赤投入的部队,是他十几年征战所锻炼积攒出来的精锐力量,数量更是高达6万多人。

从指挥上来说,杨镐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杨镐同后来的袁应泰、王化贞一样,都是不具备军事指挥能力的文官。在他的计划中,明军分四路进攻却完全没有重点,四路部队相互之间也严重缺少联系。

资料中更让朱由检气愤的是,杨镐对后金的侦查做的非常差,他甚至连努尔哈赤的主力到底有多少人都不太清楚,就更不要说努尔哈赤主力所拥有的装备以及编制了。杨镐也根本不知道努尔哈赤到底在哪里,他只是想当然的给四路部队划定了一个目标:努尔哈赤的老巢-赫图阿拉。

缺乏保密观念的明军,在准备过程中,就把这份破绽百出的作战计划早早泄露了出去。就这样,得到了准确消息,又是本土作战的努尔哈赤,可以在明军眼皮底下从容的集结6万多主力,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去攻击任何一路明军。这就是努尔哈赤所说的“任他几路来,我自一路去”。

许多年以来,努尔哈赤一直是在以明军作为最终假想敌,努尔哈赤一直是有目的的在打造他的部队。

面对明军,针对明军以火绳枪为主的远程攻击,努尔哈赤放弃了骑兵冲阵的传统战法,专而采用了克制明军的重甲步卒做为他的战斗主力。看到明军的火绳枪破甲威力不足,努尔哈赤还大大加强了冲阵士卒的披甲厚度,努尔哈赤部下最强壮的战士甚至会身披3层重甲冲阵。

努尔哈赤还针对明军士卒缺少护甲的缺点,有意使用强弓重箭作为远程攻击手段,以加大对明军的远程杀伤力。

在熟悉明军的努尔哈赤有意安排下,当重甲步卒冲进明军的阵型后,明军出动精锐部卒(家丁)维护阵型时,努尔哈赤安排的神射手会重点狙击明军精锐家丁和明军的各级军官。一旦明军家丁和各级军官伤亡过大,明军就无法继续维持阵型,明军将被后金重步兵彻底打乱。等明军阵型彻底崩溃后,努尔哈赤的骑兵才会针对性投入战斗,最终彻底击败明军。

对努尔哈赤的一切都不知情的明军,却在杨镐的严令下,按那个破绽百出的计划出发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