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容长脸有着几分儒雅气质的中年人,光从外表来看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跟所有人的文人一样,但是自打他踏入教室之后,所有人都自觉都安静下来。
毕竟这些学子再怎么能耐都是白身,而讲学的大人可是翰林院的官,自是不敢胡乱开罪。
钟书毓看了一眼对方的脸,目光就这么看着上方,等着这位梅大人讲学。
而这位叫梅子晋的大人也没有拖拖拉拉说一些开场白,他入来后扫了一圈教室里坐满的人,满意的点了一下头,便开始讲了起来。
随着对方开讲,钟书毓由衷的感概,不愧是高中榜眼,然后得以进了翰林院的人。
这对文章把控的程度就是不一样。
比如今天这位梅大人一开始主要讲的是写文章的行文结构和如何写出好词好句,虽然这个在府城书院也有老师讲过,但不如他讲得好。
其中他拿着两篇很差,结构不同的文章作了示例。
本来那两篇文章可以说是行文很差,毫无逻辑,打分都得打中下的那种文章。
可是经由梅子晋的修辞润色增添名典佳句之后,哪怕文章中心的思想没有丝毫的变化,但也没人可以说出这是一篇很差的文章了。
反而因为其中的好词好句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在写文章上,修辞润色很重要这一点,钟书毓自然在现代就知道,因为文笔不好,写出来很容易是写成大白话文了。
可是来到这个时代,虽然前朝那位穿越皇帝将字体改成了简写,文章也非明朝那样的八股写法了,但是仍然跟现代的作文有着不少的差别。
算是八股文和现代文的结合体。
既有文绉绉的部份但也要让人容易理解。
对于这种行文结构,钟书毓最开始自是不习惯,肯定不能一下子就能写好的,于是她最开始是参考了别人的应试文章,总结了几个应试模板。
然后等到第一次考试时,她就是利用这样的应试模样,将她自己的文字套进去的。
如今两年过去,她虽然不用在套这些模板了。
但是在修辞润色,更好的增添名典这一点之上,仍算是她的一个薄弱之处。
这两年她自然有加强这方面。
可是她所拜的褚承平更擅长的用种种典故启发一个人发思维广度。
所以在这方面褚承平帮不了她太多,她都是多看这时代的文章,多抄写别人的好词好句,如此这样下来自然进步了不少,包括诗词方面。
但她自觉还是不够十分好。
比如她今天没进甲班,除了因为她那一篇有争议的策论之处,就是因为那一篇四书文。
四书五经文不像时务策如修水利那样是求一个好方法,更多的是探讨一个观点,可这次出的那篇四书文的考题很平庸,并没有太多的探讨点可以写,所以自然也写得平平淡淡。
而批卷的几位大人,就认为她通篇文华丽的词藻典故太少了,于是多扣那么两分。
所以这位梅大人所讲这些,恰逢是她现在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