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咸鱼会翻身  135 半年总结会 用数据说话

类别: 都市 | 都市生活 | 我是咸鱼会翻身 | 木吾和木同   作者:木吾和木同  书名:我是咸鱼会翻身  更新时间:2019-11-26
 
挂完电话,王建设立刻给张玉秀打了个电话,让她准备好合同章,以备方正使用。

下午的时候,零售局的冯刚局长亲自给方正打了个电话,询问双方签署战略协议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方正说上午就已经跟总编王建设做了汇报,但总编在外谈事情,要下午回报社之后再说。

他又说,下午的时候,总编虽然回来了,但迅捷投递公司又派来了两个业务员,不过都他被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听到这句话,冯刚表示如果此事能成,一定好好感谢方正。

另外,又询问方正晚上有没有时间,一起再吃个饭。

方正想到上一次的场景,差点被几个大老娘们灌醉,赶紧说不用,并表示事成之后他主动请零售局的人一起吃饭。

冯刚只能说让方正多多帮忙。

方正则表示一定会竭尽所能,最迟下班前给答复。

事到如今,冯刚也没有其他办法可想,只能把所有的希望放在了方正身上。

也就是从此一刻开始,方正与零售局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由被动立刻变成了主动。

这一切都是他自编自演的一幕剧,能成最好,成不了也起码还能维持现在的状况。

幸运的是,他成功了。

在六点左右的时候,他才给冯刚回了个电话。

他从电话中明显听到了冯刚的紧张感。

他说,跟总编聊了一下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总编才同意此事。

方正刚说完,就听那边一阵吵闹,然后就听到了刘阳的声音,说是一定好好感谢方正。

方正则表示加强双方合作才是主要的,不用感谢他。

他又让零售局把那份协议的电子版发过来,让报社的法律顾问看看,如果没有问题,第二天过去签署协议。

零售分局把那份协议发来后,方正自己看了看,并没有什么问题,然后又发给了王建设审核一下。

这种战略协议约束性并不是很强,所以,王建设也没找法律顾问,直接看了一遍,便说没问题。

第二天一早,方正带着沈萍先行,杨明则开着面包车拉着张优秀跟在后面,一起去零售局签署了那份战略协议。

签完后,方正说还有其他事情就带着沈萍匆匆离开了。

杨明和张优秀留在现场,进行网点交接,此次一共交接给邮政局一万两千份报纸。

当然,方正还是把几个大网点留在了自己手里。

此事结束后,无论王建设本人,还是发行部的张优秀、杨明,亦或是办公室的沈萍,都对方正刮目相看。

仅仅此事,系统前后共奖励了方正1200个小时,并且额外奖励60点成就值。

几天后,7月5日,周六。

王建设召开了报社半年总结大会,全报社所有员工参加。

这次会议在五星级潍州大酒店举行,会议结束后是午宴,下午则是自由活动时间。

无论会议场地费用,还是午宴的餐饮费用,报社一份钱都不用拿。

届时,只需要在报纸上给潍州大酒店做两期广告宣传即可。

这就是置换。

除了这种酒店业务置换之外,房子、汽车都可以置换。

像报社发行部用的面包车,其中有两辆车是从4S店置换来的,另外一辆则是支付了一半费用,另外一半用广告进行置换。

对于广告置换这种方式,报社并不主张和鼓励,只是为了抢一点市场份额才会这么做。

因为置换来的实物,其价值太低。

以面包车为例,市场指导价是5万,4S店置换给报社,也是按照5万这个价格执行的。

可实际上,4S店在卖这辆车的时候,其综合优惠可能高达5千元。这5千元就是其中的一个虚拟价值。

车置换来之后,如果报社自用,那价值还是会很高的。

如果想转手卖,价格就一定要比4S店便宜才行,要不然,顾客为什么不直接从4S店买?

这样一来,又损失了一部分费用。

所以,报社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置换或顶账的。

只有在报社需要置换时,才会主动派业务员联系。

就像今天在潍州大酒店召开会议一样,如果不进行置换,报社就需要支付不少的费用给潍州大酒店。

通过置换,报社就可以完全省掉这部分费用。

整个半年总结会议,从早上八点正式开始召开。

先是由王建设进行讲话,主要是说一说此次会议的主题。

然后,由娄凯旋主持采编部以及设计部的会议,由郎栋主持业务部四个部门的会议,由方正主持发行部的会议。

所有部门的会议议题,都是上半年总结以及下半年计划。

由于王建设之前多次训过采编部和业务部,所以,娄凯旋和郎栋非常自觉,主动把各种不足和缺点找了出来,并承诺下半年一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采编部主要涉及内容和版式,考核比较模糊,各个部门主管主要是把之前王建设批评过的内容做了总结。

至于业务部,完全凭数据说话,PPT放出来之后,一目了然。

王建设不多做点评,大家也都看得非常清楚。

轮到发行部时,方正也做了一个PPT,用了几组数据来说话。

3:发行部拥有3辆面包车。

4:发行部加上他,现在共有4个人。

32:他自回报社上班到开会前一天,他一共花了32天的时间。

890:在他没有到发行部之前,报社中心市区共有890个网点。

2452:经过两周全员拓展之后,报社中心市区拥有2452个网点。

2248:经过筛选后,报社在中心市区共拥有2248个有效网点。

10.15:经过努力,报纸退报率达到10.15。

0.1:邮政零售局代发报纸的提成下降0.1元。

方正只展示了这几组数据,由于发行量保密,他没有将实际发行量透露。

但是,单单从网点数量上来看,大家就知道增量到底有多大。

他没有说发行量,但是王建设却给了大家一个数字:5.7。

王建设告诉大家,方正在32天的时间内,将发行量从4万份,提升到了5.7万份。

听到这个数据后,大家顿时唏嘘不已,皆是惊讶之色。

如果按照6.7万份的发行量进行计算的话,方正刚才说的那个0.1元钱,一年就能为报社省下三十多万。

于是,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既有说方正厉害的,也有说这是大家帮助他的结果,还有人说这个数据足可以出去吹牛了。

总之,各种议论都有。

如果这个数字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没人会信,但是这可是从总编辑兼社长嘴里说出来的,又岂能有假?

当然有假!

方正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虽然发行量的确提升了,但是也没有像王建设说得那么夸张。

实际发行量,他是从1.8万份提升到了3.5万份。

这个数字虽然也能体现出发行量的极大提升,但是远没有王建设那个数据唬人。

王建设说完那个数字的时候,特意看了看夹在业务部人员中的李平原,他恨不能一脚把李平原踹个狗吃屎。

不但王建设在看李平原,实际上,报社所有人在王建设说完那个数字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去看李平原。

有不少人找不到李平原在哪,还不由小声问问。

此时此刻,李平原恨不能双手如铁爪,在地上撕出一个裂缝钻进去。

他低着头,装作在写东西的样子,脸上却一阵阵的发烫。

发行量还不是对他最侮辱的,最侮辱的是,没人和他挨着坐。

他坐的椅子两边都没有人,隔上两把椅子才有同事坐着,尤其是女同事,几乎全跑到了他对角线的方向。

如今,他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懒惰,后悔自己不思进取。

他更后悔碰上方正这么个变态!

但现在,一切都晚了,他脸皮再厚,也顶不住这样的羞辱。

所以,他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拿着本子要偷偷溜出去。

王建设以及那些主管坐在台上,正对着所有员工,所以,当李平原出去的时候,他们都看见了。

很多人知道,李平原这一走,可能就再也不会回来。

可就在这时,突然有人喊了一声:“李平原,你去哪?现在正在开会呢!”

这一声,非常清脆,来自于沈萍。

所有人立刻扭头,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后面的大门,也看见了正弯着腰要出去的李平原。

李平原恨不能一头撞死在大门上,他手心出汗,但发凉。

他全身有些颤抖,却努力挤出一个笑脸,回头说了一声:“我……我上个……洗手间……”

沈萍回头看了看王建设,王建设摆了摆手。

“那去吧,快去快回!”沈萍说完,又坐下了。

沈萍刚才就是故意整李平原,谁让那个老色鬼曾经摸过她的大腿!

对付那种人,根本不用手软!

娄凯旋敲了敲桌子,让大家遵守会场纪律,继续开会。

接下来,王建设对各个部门主管的发言做了点评。

然后,他让大家中场休息十分钟。

十分钟后,会议继续。

王建设让所有员工各用十分钟做一下简单发言,主要是说说各自的工作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如果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所有人讲完之后,王建设会做最后的总结。

不过,在最后的总结之前,他亲自宣布了一项任命。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