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暴君  第135章 操蛋的南诏

类别: 历史 | 架空历史 | 我真不是暴君 | 苦苦的寻   作者:苦苦的寻  书名:我真不是暴君  更新时间:2020-06-21
 
一番搏斗……不,一番单方面的碾压之后,百姓们的东西都被抢了不说,还弄了个死伤惨重。

在“命”被抢,与马上失去小命相比之下,他们选择了逃亡……

得到“战利品”的县令们,那是乐不可支,回去之后就去了构舍瓦栏寻欢作乐去了。

可是,接下来的危机,却令他们成为了第一批牺牲品。

因为逃亡的百姓中,不乏那些俘虏。

原来还有些对自己国家不舍的人,立马就抛却了这种想法。

为了活命,也为了报复,人类的略根性开始显露了出来。

于是,有人就把大燕愿收容自己的事情说了出去,尤其是说到了赋税方面,那更是大加渲染。

结果……

整个流川郡都乱套了,交了赋税的人听说了他们的遭遇,那是气愤之余,心中也开始动摇了。

那些还欠着赋税的人,则是立马开始挖地窖,准备藏粮食的藏粮食,收拾家私的收拾家私,然后就准备绕路去燕国好好生活了。

等征税热潮席卷黎阳郡与沅水郡的时候,百姓们都压着粮食不交,因为害怕也落得一个没吃的下场。

南诏的高层们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也是愤怒的咬牙切齿。

大骂沈鸿卑鄙。

同时,也马上把那两个县令和一帮子大兵直接咔嚓了。

而且,还派兵封锁了溧水上的一切渡河工具,言称,片木不得入水。

有的时候啊,你越是禁止,那么,犯险的人就越多。

这一套下来,反而更加确凿了要收九成赋税的言论。

所以,导致要去大燕移民的热潮不但没有减退,反而还越演越烈了起来。

免两年赋税不说,还分发土地和房屋,就算过去两年免税期后,赋税也只有四成。这可比南诏往年的八成苛捐杂税少了一半,谁能不动心?

于是,继流川郡之后,黎阳郡,沅水郡的百姓们都开始了往大燕迁徙。

甚至,有些士兵们也禁不住了诱惑,脱了扎甲成了逃兵,立马跑回了家中,准备了全族迁徙大事。

大的浪潮之下,三郡守卫军们也是无心战事,总想着是不是也去大燕发展。

免两年赋税啊,两年之后只需缴纳四成赋税,而且,土地还不准买卖兼并。

这是什么意思,那就是自己以后无论是灾年还是丰年,那些地主老财们都无法在强买自己的土地了。

啧啧~~

守军们的这心里啊,那是就跟猫挠的似得,连晚上睡觉都特么的不踏实,一闭上眼,就好似能看到全家吃得饱,穿的暖的景象……

南诏朝廷也都不是废物点心。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大燕不是许诺了四成赋税吗,那我们就许诺三成赋税。

还别说,三成赋税的许诺,确实留下了一大批不愿意背井离乡的百姓。

但是呢,也不知道朝中是谁想的馊主意的,想留下的,必须缴纳完今年的赋税才可。

完喽……

无论什么事情,就怕比较,这个命令一下,留下的人,还有那些摇摆不定的人,当即翻脸了。

啊,你今年能收我们九成,那你们明年就能把粮食都收走,你们说的话,我要是再信,我就是傻子。

饶是如此,许多恋家的人,还是乖乖的缴纳了今年的赋税……

南诏朝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没看到大燕的国书上都言明了,夏收过后要讨伐自己的。

可是军粮还不齐呢,只能出这么个主意了。

但凡有一丁点的办法,徐进云也不会同意这馊主意的,可他就是没有丝毫的办法了。

可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军粮还是没齐。

没齐怎么办呢?

那就只能私下里向大臣们和世家商贾募捐了。

大臣们跟世家们倒是非常踊跃的捐粮捐钱了,那热切的气氛,令徐进云老怀大慰。

可一圈下来后,徐进云脸黑了。

因为,得到的粮食只有一万石,钱财区区十万钱。

在朝堂上大发雷霆之后,大臣们也都诉起了苦,说自己两袖清风,这些粮食和钱,还是自己省吃俭用挤出来的呢。

徐进云能信吗?

当然不能了。

于是,他就玩了一出“微服私访”,打算抓几个现行,来震慑一番。

说句不客气的话,满朝文武都是世家之人,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通传了出去。

当他踩着饭点走进丞相家中之时,在饭桌上看到的,都是咸菜窝头,那粥稀的,都能养金鱼了。

暗暗压下愤怒之后,他不死心的又去了别的家族。

可转了一圈下来,所看到的大臣家中都是这般清苦。

当他走后呢,这些东西马上就被扔进了猪圈,换上了大鱼大肉。

隔天朝会的时候,徐进云的拳头在袖子里捏的紧紧的,但还是好好的夸赞了一番众位大臣们的清廉。

后来啊,那个谁,说,南诏没钱的原因都是商贾闹得,请奏让商人们募捐。

如果缴纳不出足额的粮食,那么就抄家。

徐进云从小就在深宫内苑中长大,他那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啊。

于是,这个命令下来了。

确实,商贾们是有粮有钱,一圈征下来之后,奇怪的是,军粮还是不够。

不够是怎么回事呢?

那一准就是商人们藏着掖着,舍不得交粮交钱啊。

在狠狠地抄了几个商人之家后,军粮总算是勉强凑齐了。

军粮是凑齐了,可是,南诏经济支柱们的民心……

也失去了……

无论什么事情,就怕比较,相对于大燕的宽容,南诏简直就是不让人活。

那些留下的人,还有那些摇摆不定的人,顿时悔恨交加,恨不得能当场磕死在墙角上。

你不给我们活路,那就别怪我们翻脸了。

于是,商贾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夜之间,十座浮桥在溧水上完成了。

当封锁溧水的军队赶来之时,十成百姓也有七成渡过了溧水。

余下的三成百姓没能逃掉,于是都被贬成了奴隶。

看着逃过对岸的百姓们,士兵们的眼里也不无羡慕之色。

到了大燕,不一定能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可,怎么也比南诏这个吃人的国家要好吧。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还没完呢。

大家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唯一的出路只能是造反,去抢那些有粮食的大户人家了。

于是,车池等人还没打过来呢,南诏这里就已经开始烽烟四起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