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  第127章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 | 始皇的海角   作者:始皇的海角  书名: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  更新时间:2021-02-26
 
这些发生的事朱允炆统统不关心,自然有下面的人忙活着,他只管见到解缙,了解好这个人就行。

他晚上一个人睡大觉睡的舒服,这几天事情不多,但是压力却不小,把他稚嫩的肩膀快压坏了,和明成祖朱棣对阵可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大意。

朱允炆是把他当成毕生大敌来看待的,就算是现在已经把他给形同软禁,朱棣守陵的地方也有重兵把守,他还是不敢有所松懈的。

整个明朝朱元璋留下了好大一份基业,也是汉名族最后的一份基业,就算是把朱棣打死轮到他来掌控,他也不敢保证就比朱棣做的要好。

大明到现在有三十一个年头了,整个国家就好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尽吞山河的气势是有了。

但是蹒跚学步的孩子还不能要求太多,更多的精力要放在内政上,所以朱允炆也一直把精力放在学习从政上。

军队他从不担心,里里外外被太祖梳洗了这么多遍,为了朱允炆的上位,太祖杀了蓝玉,杀了常遇春。

要知道当年太子朱标的下面可不止朱允炆一个儿子,他可不是嫡子,不是一开始就定位太孙的人选。

太祖为了他上位杀的这些人可都是朱允熥的支持者,其中常遇春是朱允熥的舅舅。

到现在没有哪个勋贵可以造次,说他是天胡开局没有一点错了。

但是王朝初期的各种毛病也是一个不少,这个时候如果杀了朱棣却不接过他所做的事情,那这大明朝也长久不了。

很多人看着朱棣就是一直北征北征,但是都没看到他在政治上所做的梳理天下。

王朝初期,人心不定,静观天下之变的人还不在少数。

包括他说做的郑和下西洋引万邦来朝、北征蒙古、修永乐大典还有改革吏治完善文官制度,这些都是为了政治服务,稳定人心所用。

要真想着解决了籓王问题就万事大吉了,那也离死不远了,从来都是打江山相对容易,做江山不易,明成祖朱棣对明朝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朱允炆现在也在犹豫到底要怎么处理朱棣和各地籓王的事。

杀了是简单,但他不确定自己就能做好,做稳这个国家,浪费了这个汉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巅最好的机会。

但是放了也是不存在的事情,就算是朱允炆心里还残存着一些民族大义,这也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做在皇位上,为了自己好好的活着。

自古以来就没有哪个皇帝被赶下台后还能好好活着的,所以为了自己,为了后宫里的大美人也要做好这个位置。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和朱棣维持一个斗而不破的局面。

但是要把其余籓王削掉,不管是迁还是废,都不能再让他们掌控兵权了,这样他们成不了成为朱棣的支持力量,也就有了和平共处的可能。

至于现在的,朱允炆考虑良久朱棣目前还不能放,起码要等到他建立威望,打掉朱棣的根基后才有机会让他走出来。

到时候一个没牙的老虎,哪怕威望再高他也有机会保持压制局面了。

第二天一大早,刚经历完朝会。

朱允炆现在觉得这个早朝的制度实在是太不人道了,每天都硬生生的把他从睡梦中拉起来。

就算是他忍的了,这些朝堂大臣,一个个都七老八十了,身体怎么受得了啊!

所以今天朝会上,他硬拼着威望受损也把早朝制度从每天一朝改为了,每七天一朝,平常就该干嘛干嘛!

这都是为了那些老臣的身体着想!

朱允炆是这么想的,朝会上也是这么说的,一有人反对说违背祖制,他就把那些老臣给拿出来溜溜,让那些顽固派无话可说。

我们这个民族从来都是尊老爱幼的,早在汉帝国就有三老制度,一直到现在那些民间的长者都在各自族中担当着重要地位。

以他们为借口加上一些年轻的翰林官进士官的帮助终于被他敲开了口子。

顺便还被一些老臣感恩带谢了一顿,不管他的初衷是什么,借口是体谅他们,那他们就得好好受着,光天化日之下他们没有挣扎的机会。

更何况谁说他们自己就不是这么想的呢,朱允炆走在内廷的长廊里心中腹诽道,这些政客们都会有人前人后俩套面孔的。

这次提议算是通过了,皆大欢喜,接下来朱允炆就不大算闹幺蛾子了,老老实实的每天听听经筵,在武英殿里看看这些六部大臣是怎么处理政务的,还有多见见文武新人。

朱允炆刚到武英殿内,没等歇歇脚就听到内侍过来报到,解缙已经来了等着觐见了。

朱允炆脸色有些怪异,现在才刚下早朝,饭都没来的急吃,这解缙就过来了?

要知道他吩咐的让徐瑾伤好了就来见他他,到现在还没有动静呢,很明显他这次伤的不轻。

这解缙来这么快也是对皇帝的渴望啊,朱允炆有些感慨,这世间人都是为了名利啊!他能给名利就都围着他转了。

当皇帝的个中滋味就这点爽了,所有人都匍匐在脚下,等着一二点的恩赐。

上次就简单的表明了下重用文官的态度,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朱允炆都能感觉到现在位置做的越来越稳了,有了这些支持的大臣轻松了很多。

“宣吧!去准备一些茶水。”朱允炆开口道。

“是,陛下”内侍简单应了声就去准备去了。

没过一会儿就听到了几声脚步声,解缙已经被带了进来。

朱允炆打量了下这个号称明朝三大才子的人物,长的甚为出奇,眉清目秀留着一嘴山羊胡,三十岁的年纪还看起来就风流倜傥的感觉。

“小民解缙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解缙跪的姿势很标准,屁股高高的噘着。

噢!又多了一个特征,是个官迷!

正常来说在明朝是不用跪拜,不管是官还是民,私下见面都不需要跪。

除非很正式的场合,比如祭天,登基,册封皇后这些,平常一般都行揖拜礼。

民遇见官也是,除非是犯了事!

“平身吧!”朱允炆沉思了下才笑着说道“解解元听说你在家写了本《天潢玉牒》?可是在家呆的悠闲啊!朕看你气色不错嘛,比朕算是好多了!”

解缙起身恭谨的答道:“陛下有皇天护佑,乃万民之主,草民哪里能和陛下相比,草民于乡间无日不念着陛下、太祖皇帝可能也沾了些喜气!”

他本就才思敏捷,这点小刁难难不倒他,倒是陛下的意思实在有待琢磨啊!

朱允炆淡淡的哼了句,笑道:“我这里有份弹劾你的奏张,你想看看吗?”

“回陛下,陛下想让臣看,臣就看,不过陛下既然问出了这句话,想来不会追究草民这点错处了。”解缙依旧保持恭谨的说道。

朱允炆听后有些感慨,看来七年的磨砺确实能让一个人改变,他刚才回答的刚刚好,假如只是取巧说陛下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把他接下来的话给堵住了,那朱允炆一定会不开心,他本来就不是大方的人。

上一个拿话堵他的人还待在督察院当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副都御史呢!还乐哉乐哉!

现在这样回答就很好了,足够了!

由此朱允炆也更加敬畏朱元璋的手段了,留给他的人就看他会不会用了。

朱允炆随手把奏折丢弃在一旁,满意的笑道:“卿好捷才,朕看你在家呆的不错,为何要来南京应天府?”

“回禀陛下,臣是来给大行皇帝吊丧送行的。”

解缙低着头思考了下还是觉得这么说要保险些。

“嗯?确定嘛?”

朱允炆嘴角勾起了一丝的笑容,糊弄鬼呢!你,谁不知道你来京干嘛的!

解缙听出来味道不对,想了想一咬牙,道:“陛下,大行皇帝曾评价草民‘大器晚成’,以吾归乡,让草民后十年来找陛下,草民觉着吾已成大器矣!还望陛下能调遣善用!”

“善用?你能有什么可教朕的?”

这才对嘛,都想来这里求官了直接进入主题不好了!

朱允炆理解他们绕弯子是想留后路好进退有据,但是他不吃这套啊,我都猜到你们想干嘛了,还来这些就没意思了。

“草民于乡间,每每思念陛下,总想起目前天下的局势,愚者千虑,终有一得,草民原为陛下解剖天下。”

解剖天下?朱允炆来了兴趣了,若是真有这么厉害,他也不会死抱着原来不动如山的想法,吝啬于官职。

他现在最缺的就是身边的谋士了,就像是一个要打天下的王,目前是只有一腔武力,东一榔头西一棒。

解缙也不含糊,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了,一拱手,道:

“牢陛下垂询,草民以为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说道这里解缙吧唧了下嘴巴,说的有些干巴了。

朱允炆见状轻轻一笑,他不怕他持才傲物,就怕他像之前那一个大臣一个太监一样废物,什么事都办不好。

现在已经天下定鼎了,只要他不出错,臣子们一日趴在脚下,一辈子就得趴着。

赶紧吩咐内侍上茶,可不要累着这位未来的解大学士了。

“多谢陛下,今之天下在草民看来,问题不出于外而出于内,何也?天下承平不久,人心还未安定,太祖镇天下以武,日久,人心鼎沸。

各地卫所疏于操练,军士都以农家为乐,不敢久战,如此只需一根火星点上去整个大明朝就会处处战火。

朝廷精锐兵马都在各地籓王手里,籓王各自拥兵自重,野心勃勃,一旦有变,朝廷外无可战之兵、可战之将,内无良臣辅助。

陛下继位时间尚短,尚无恩德施于天下,如此各地官员只顾自保,指望卫所兵恐怕是敌不过籓王手中的百战之兵,如此,陛下可解否?”

解缙一口气把话说完,说到兴头上,又把刚进来时告诫自己的谨言慎行忘得一干二净,忍不住卖弄道。

他讲的兴起,朱允炆也听的兴起,这就是前因了。

一直以来都有种感觉,搞不懂历史上的朱允炆占据这么多的优势就算是犯错多,怎么就给朱棣打进南京城了。

现在听到这里,总算有个模糊的概念了,原来兵不敢战,将不可战,士倒是愿战但是没有良臣辅助也说一片枉然。

最后朱允炆不得不落个剃发逃亡的下场!原来有这么多原因在!也怪不得那么多有能力的人都没有做到籓王起兵成功,但是独独给朱棣做了第一个成功的。

不否认朱棣的能力以后治天下以至于有了永乐盛世的美称,但是也不得不说朱棣起兵不过四年就成功了,是有客观历史原因在的,存在偶然性,后世任何一个籓王想按章学习是没有指望的。

“你继续说,朕听着呢!”

朱允炆笑笑道,卖弄也没关系,只要还有用就行,解缙现在就属于很有用的那种。

朱允炆已经对他的安排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了,先再看看后续吧!

解缙看皇帝不理会自己,有些讪讪的呡了口茶继续说道:

“草民思虑再三,陛下想解决只有上策一法,那就是怂”

解缙摸摸鼻子,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说下去了,看了看陛下的脸色,居然没有太多的恼怒,还挠有兴趣的样子,只能继续说道。

“怂的意思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老子有句话叫‘无为而治’,所谓无为就是无所不为,草民给陛下的建议就是,外先稳住诸王,不提削籓二字,解决此事宜缓不宜急。

封赏、可以尽情的给,但是土地不行,恩荫可以尽情的惠及子孙,但是兵马粮草不行。

内修德政,重用文官以治政,佐以魏国公等将臣以镇中枢,遣御史严查卫所以练其兵,如此内修德政,外断籓王补给,加上君臣大义,不出三年,籓王之危必然得解,天下又重回太平。”

朱允炆听完许久没说话,他早在解缙在说的时候就开始起身在屋内,一边思考一边踱着步。

他有个习惯就是走起路来思维才会更加敏捷,想到的东西才会更多。

不出意外的话,解缙这一关算是过了,他说的不无道理,和他琢磨的也不约而同的有些相似。

不知道是不是从他脑子里抄袭去的……

虽然话里有介于他文臣立场的话,多有偏向文臣,但是瑕不掩瑜吧!他的话听听就好,不满意的照着改就好,终究他才是皇帝!

请:m.xyqxs.cc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