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抓穿越  第119章 土豆、黑海贸易、燧发枪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朕要抓穿越 | 金戈铁牛   作者:金戈铁牛  书名:朕要抓穿越  更新时间:2021-03-13
 
朱寿和朴俊英倒是不用故意在地上,聆听贝宁为他们口述这些工艺流程的具体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由一名老者转授给他们的,当然这位老者执行的也是贝宁的意思。

虽然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需要像其他信徒那样大费周折地获取这些东西,但朱寿心中非常清楚,这就是他来到这里想要的东西之一。

因此在简单的告谢之后。朱寿和朴俊英就离开了贝宁所在的庙宇。

他们两人从背景那里获得的灵力恰恰是挨在一起的,这让他们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就立刻用一次小型会议展开了磋商。

因对已出售之前事先撤离的行为似乎仍然有些不满,但事后他的谈判却恰恰证明了朱寿的英明果断,而且在他被人围困并付出巨大伤亡的时候,也是朱寿跑过去帮忙为他当起了翻译,而且事后他也知道,同样是朱寿为他请去了贝宁的那名手下,要不然的话,她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呢。

因此他现在在朱寿面前的表情就显得十分古怪。

至少从朱寿的角度来讲,这家伙一方面需要压下心中的怒火,而另一方面又要实打实的摆出感谢的姿态来,若是换了其他人,恐怕面部表情不知道扭曲成什么样子了。

甚至朱寿都有些不好意思看向她的脸庞,不过双方的对话迟早还是要开始的,为了避免尴尬继续下去住宿,只能率先开口说道:“我在回来的路上大体瞥了一眼这些所谓的生产工艺,其中有一些对我们确实很有帮助,比如包括吐蕃在内的多种种植技术。”

作为一名穿越者,朴俊英当然知道土豆是什么,但他并不清楚土豆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首先是他在求学时期的课本上并没有读过这些东西,其次是他在常年的训练当中忽视了这些农作物的重要意义,他只知道这玩意儿对于控制体脂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甚至没有像朱寿一样纳闷贝宁是怎么得到这些植物的。

但他又不能不小心翼翼毕竟,这一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在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之下,在东、西印度群岛和远东的直接海外联系以及新大陆的发现,使得欧洲人接触到大量新的动植物,1617世纪期间,欧洲农民选中了许多新的农作物。

除了那些重要的新药材,比如吐根、愈创木脂、奎宁,以及具有麻醉作用的可可液,印度大和谐,请勿种植贩卖麻和鸦和谐,请勿种植贩卖片以外,马铃薯,玉米,水稻和油料作物,开始广泛地进入欧洲农业,并且进入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当中。

而欧洲人控制的热带美洲,也开始尝试着种植一些甘蔗烟草之类的经济作物。

同时茶叶、咖啡和可可的引入,蔗糖在经济交往当中的作用增加,都让欧洲人的生活习惯有了巨大的改观。

相比起这些植物的广泛引入,在这一时期欧洲人餐桌上新添的肉类食物,好像就只有伙计,而且,这还需要等到1520年左右,由墨西哥引入。

至于伙计是何时成为圣诞节必备食物的,那估计应该在再等一百年左右。

不过话说如今的圣诞节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在古老的中世纪圣诞节示意新年的开始。

但属于这天文历法以及文艺复兴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1月1号,也就是后来的元旦定为新年的开始。

圣诞节因此失去了他身上的一个重要光环。

不过这一演变过程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向南欧的一些国家展开的比较早,而像俄罗斯恐怕还要再等个两三百年,才会有所变化。

话说此时的俄国,或者说应该叫做莫斯科大公国仍然还在伊凡30的统治之下,这位皇帝已经开始使用沙皇的称呼,但还没有广泛的流传开来。因此他的大公国甚至不能被称为沙俄。

不过当雷霆之君伊凡四世继位之后,莫斯科大公国的国势就会变得明朗起来,他不断向外扩张的步伐,将会让整个金帐汗国的故地全部成为它的领土。

届时,在朱寿等人现在活跃的伊朗西部,大概就会看到北方腾起的烟尘当中,出现一只可爱的北极熊幼崽。

那只幼崽很有可能会夺取萨法维王朝的龙兴之地,也就是阿塞拜疆。继而在整个高加索地区展开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斗争,当然在那之前萨法维王朝也有可能会更早的卷入与俄国的冲突当中去。

但以这个帝国的命数来看,考虑这样的问题未免有些杞人忧天,恐怕还不等俄国人杀过来这个内部十分混乱的王朝记录,极有可能会视线图崩瓦解。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一幕发生在200年之后,而那个时候沙皇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才刚刚展开他们那旷达200多年的12次俄土战争。

可见相比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个萨法维王朝实在是太过弱小。贝宁想要依托他而继续生存下去,几乎也就意味着要和萨法维王朝一起面对北边沙俄的崛起,西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虎视眈眈,以及东部乌兹别克人的时常骚扰。

同时东南方向的印度也将会在几十年之后迎来一次巨大的变局,莫卧儿帝国的建立,以及其最初建立者巴布尔与伊斯梅尔一世之间的关系,都意味着萨法维王朝将会面临一个巨大的改变。

有一个谈不上科学的说法认为:欧洲人为了引进土豆。前前后后花费了三个世纪的时间。

在西班牙人入侵南美洲之前。该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地区,就已经拥有了至少2000年的种植马铃薯的悠久历史。

那时候马铃薯就已经在玻利维亚和秘鲁高原的居民生活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不仅仅食用煮熟的新鲜马铃薯,还将其作为抗潮耐变质的食物储存起来。

在发现了这些好处之后,欧洲人当然立刻行动起来,甚至他们的行动之迅速,让他们的后代在技术和研究的时候都有些摸不准手尾。

一些人认为马铃薯的传播。最早应该是由弗吉尼亚引入欧洲的,而实际上弗吉尼亚的土豆在17世纪晚期才从欧洲引种过去。

而真正的最早引种者很有可能和西班牙人有关,而且时间应该是不迟于1570年。

虽然说一部分学者认为,马铃薯在西班牙人与英国人对立期间,不太可能由西班牙人传入英国,所以很有可能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再一次单独的引种到了英格兰,继而传播到了爱尔兰。但这显然无法让英国人夺走西班牙人的功劳和桂冠。

当然马铃薯在最早传入欧洲的时候,并没有迅速的引起欧洲人的重视,甚至很多人包括大部分学者在内,都无法准确的分辨这种外来的植物。

再加上当时不止有马铃薯一种植物进入欧洲人的事业,因此早期人们对于马铃薯、甘薯、薯蓣、洋姜和其他作物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清晰的认知,以至于经常将他们弄得混淆。

但随着认识的深入,哪种农作物能够带来更高的产量,还是能够较为明显的分辨出来的,因此法国王室都开始带头推广土豆的种植,甚至将土豆汤而黄之的摆到了自家的国宴上。

法国王后为了推广土豆,甚至还将土豆花带在自己身上。谁都知道那玩意儿看起花来没多少好看的地方,可想而知王后陛下为了自家的生命安康,是尽了多大的力量。

不过当时土豆的亩产量还没有后世的那番妖魔化——尤其是在网络中。

一般而言亩产个500斤就算是很不错的收成了,不过这对于欧洲和当时大明的亩产量来说,都已经是翻翻级别的存在了。

虽然说这种极有可能是从安第斯山脉引种过来的马铃薯,在品质上很有可能无法和明朝那帮通州穿越者们带来的相提并论。

但是能够在遥远的波斯高原上见到这种东西,对于朱寿来说也是莫大的安慰,至少人机挨饿的事情好像与他们无缘了。

而且更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在他们的领地当中,已经有很多户人家种上了这种马铃薯,看来想要得到相关的种植技术,并不需要付出太高的成本,或许只需要虔诚地向贝宁祷告,就可以得到这种无上的的赏赐。

当然也有一些土地是在种植其他的农作物,甚至其中还包括茶叶。

茶叶在本地是否有了市场应该是不需要怀疑的,但这边如果种植茶叶的化名朝方面的茶叶出口就一定会受到影响,虽然说需求大于供给,目前仍然是茶叶市场的主要现状,但价格方面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

最让人无语的是,在贝宁给出的生产资料当中,还有一些陶瓷的烧制技术,其中有些工艺看上去和明朝也没有多大区别。

这样看来,贝宁在这边所做的事情几乎就是仿冒,另外一个中国去和欧洲人进行海洋贸易。

而他们之间的贸易,因为高加索山脉直面黑海的缘故,并不需要他们从波斯湾出去,然后绕上一整个非洲再去欧洲进行销售。

不过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贝宁才和掌控着阿塞拜疆的伊斯坦布尔一世成为了盟友,借助这位盟友的帮助,他的货物才能够远向欧洲,而不需要在海上浪费时间。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那位木有很快就要到来了。甚至从贝宁那里朱寿已经知道,它将会派遣一名大臣来掌管胡齐斯坦的相关事务。

也不知道贝宁究竟是怎样想的,他竟然让盟友派人来掌管自家的龙兴之地,不过考虑到他的仆人们有很多都已经判断。或许让盟友派人来帮他管一管也并非世间全无好处的事情,虽然这样做是面临着巨大风险的,但对于一个别无选择的人来说,尝试一下恐怕也未尝不可。

如果这些事情都暂时与他助手没有什么关系,眼下她最要紧的事情是在领地拉起一支自己的队伍来。

当然这支队伍并不一定非得是作战用的,它也可以充斥着各种工匠和其她心灵手巧的人。

打仗就是打钱,这一点助手已经从穿越者那里听过不知多少次了,因此囤积足够的钱粮才是接下来发展的必要手段。

更何况他们的那位靠山也就是贝宁,实际上只是一个只能躲在铁球里对外发号施令的家伙,就连他掌握的那些先进技艺,也只能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进行。

在这种情况之下,手上要是没有一些能工巧匠,恐怕都无法将贝宁传授的那些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财富来源,因此朱寿了这个想法说起来是很贴切实际的。

甚至在听了他的想法之后,就连朴俊英也是这样想的。

不过朴俊英的冷静还没有他的大,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个参赞究竟是怎样的职务,又有着怎样的权利?但是看上去二等的反而不如三等的吃香。或许贝宁并没有按照传统的那种官僚品级,去设计自己的运行框架。

似乎是为了佐证他们的这种猜想,被您再给朴俊英的那些生产工艺当中,并没有出现她一直想要的火铳与火枪。

反而是朱寿的那一沓纸张当中出现了燧发枪的生产工艺。

当然除了碎发枪之外,相关的工艺还有很多,但驻守毕竟已经受到穿越者影响很长时间,因此他只对燧发枪特别感兴趣。

但下列时代的这种东西,其实还不能完全取代冷兵器在战场上的作用。甚至在一连串的激发过后,步兵和骑兵们都还要挥舞着冷兵器与敌人展开厮杀。

但这也有可能。是作战习惯的残留,毕竟直到20世纪的时候,某个东方大国的军队还喜欢用大刀片子去教训敌人。而且从他们取得的战绩来讲,在当时已经明显可以取代冷兵器的热武器,一定程度上仍然无法与熟能生巧的冷兵器战术相提并论。

这能说明什么呢?

火枪也并非是战场上就能够横扫一切的存在。

你是天才,一住:红甘泉: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