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勋二代  第132章:三保太监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大明勋二代 | 八百楚   作者:八百楚  书名:大明勋二代  更新时间:2024-01-24
 
大明勋二代小说,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

张忠所在的楼船上望风手观测到一阵江风吹过,立刻发出信号。

船工们迅速调动帆面,兜住迎面而来的江风。艄手们感受到船速又提升了几分,一起有节奏地发出“哟嗬——嘿”“哟嗬——嘿”的号子声,加速划动。

楼船徐徐收起了帆索,只靠船身两侧的八十对艄桨划动,以可控的低速缓缓驶过最后一栋望水楼。楼顶望夫迅速挥动飞龙旗,向东水关码头宣告楼船即将抵达。

随着楼船距离东水关码头愈来愈近,站立在甲板上的张忠已经能够清楚的看见等候在码头上的众人。

而码头上的襄城伯李隆与三保太监郑和也看清了张忠的模样。

“这位永春伯可真是年轻有为呀!”李隆年过三十,体貌勇壮魁梧,此时正值壮年,又将出任总兵官,自然是意气风发,他瞧了眼立在甲板上的张忠,先是一愣随即对站在一旁的郑和笑道。

“二十多岁的南京守备的确少见。”郑和身材挺拔雄壮,虽然身为宦官,但身上丝毫不显阴柔之气,他已年过五十,多次奉命下西洋,大海的磨炼,让他更像一个智者,沉稳内敛,深邃不可测。

随后郑和看着张忠那张年轻朝气的脸庞,不由回想起自己在永乐三年第一次下西洋的光景,那时的他也如张忠一样,朝气蓬勃,渴望建立一番功业。

郑和依稀记得那一年他率领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分乘六十二艘船的庞大船队,由南直隶太仓州的刘家港(今浏河镇)出发,浩浩荡荡向外洋开去,开始了第一次的大规模的远洋航行。

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作为正使曾分别在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七年(1409年),永乐十年(1412年),永乐十四年(1416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5次下西洋。

“可惜先帝即位后下诏停罢下西洋,我此生还有希望再次踏波而行,瞧一眼波澜壮阔的大海吗?”郑和在心中暗想道。

郑和收敛思绪一双深邃的眼眸紧紧盯着甲板之上的张忠,心中嘀咕道“眼前之人深得陛下信任,他可能便是我的机会,若是有永春伯相助,或许能够说服陛下,重新让我下西洋。”

想到此处郑和眼中不由热切了几分,对于与张忠的这次会面有了更多的期待。

李隆察觉到了身边郑和的异样,随即心中叹了口气,作为南京守备的他与身为守备太监的郑和已经共事多年了,他何曾不知道自己的这位同僚渴求的不过是能再次扬帆远行罢了!

“但愿这个新来的永春伯能帮你实现心中的夙愿吧!”李隆收回打量郑和的目光,再次看向楼船之上的张忠。

不像那些官员安静肃穆的静静等待楼船靠岸,那群被家中长辈派来迎接张忠的南京勋二代更加的跳脱活跃。

大明勋二代小说,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

张忠所在的楼船上望风手观测到一阵江风吹过,立刻发出信号。

船工们迅速调动帆面,兜住迎面而来的江风。艄手们感受到船速又提升了几分,一起有节奏地发出“哟嗬——嘿”“哟嗬——嘿”的号子声,加速划动。

楼船徐徐收起了帆索,只靠船身两侧的八十对艄桨划动,以可控的低速缓缓驶过最后一栋望水楼。楼顶望夫迅速挥动飞龙旗,向东水关码头宣告楼船即将抵达。

随着楼船距离东水关码头愈来愈近,站立在甲板上的张忠已经能够清楚的看见等候在码头上的众人。

而码头上的襄城伯李隆与三保太监郑和也看清了张忠的模样。

“这位永春伯可真是年轻有为呀!”李隆年过三十,体貌勇壮魁梧,此时正值壮年,又将出任总兵官,自然是意气风发,他瞧了眼立在甲板上的张忠,先是一愣随即对站在一旁的郑和笑道。

“二十多岁的南京守备的确少见。”郑和身材挺拔雄壮,虽然身为宦官,但身上丝毫不显阴柔之气,他已年过五十,多次奉命下西洋,大海的磨炼,让他更像一个智者,沉稳内敛,深邃不可测。

随后郑和看着张忠那张年轻朝气的脸庞,不由回想起自己在永乐三年第一次下西洋的光景,那时的他也如张忠一样,朝气蓬勃,渴望建立一番功业。

郑和依稀记得那一年他率领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分乘六十二艘船的庞大船队,由南直隶太仓州的刘家港(今浏河镇)出发,浩浩荡荡向外洋开去,开始了第一次的大规模的远洋航行。

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作为正使曾分别在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七年(1409年),永乐十年(1412年),永乐十四年(1416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5次下西洋。

“可惜先帝即位后下诏停罢下西洋,我此生还有希望再次踏波而行,瞧一眼波澜壮阔的大海吗?”郑和在心中暗想道。

郑和收敛思绪一双深邃的眼眸紧紧盯着甲板之上的张忠,心中嘀咕道“眼前之人深得陛下信任,他可能便是我的机会,若是有永春伯相助,或许能够说服陛下,重新让我下西洋。”

想到此处郑和眼中不由热切了几分,对于与张忠的这次会面有了更多的期待。

李隆察觉到了身边郑和的异样,随即心中叹了口气,作为南京守备的他与身为守备太监的郑和已经共事多年了,他何曾不知道自己的这位同僚渴求的不过是能再次扬帆远行罢了!

“但愿这个新来的永春伯能帮你实现心中的夙愿吧!”李隆收回打量郑和的目光,再次看向楼船之上的张忠。

不像那些官员安静肃穆的静静等待楼船靠岸,那群被家中长辈派来迎接张忠的南京勋二代更加的跳脱活跃。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