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勋二代  第141章:郑和背后的男人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大明勋二代 | 八百楚   作者:八百楚  书名:大明勋二代  更新时间:2024-01-24
 
大明勋二代小说,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

张忠打马出了聚宝门,沿着东侧秦淮河畔行驶不远便见大报恩寺了。

张忠抵达寺门前将马拴在石柱上,便直径向寺内走去。

大报恩寺坐东向西、规模宏大。

张忠自山门而入,一路上经过香水河桥,参观了天王殿与大雄宝殿方才抵达琉璃塔前,并在塔前找到了郑和。

大报恩寺是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所以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

一路走来张忠所见大雄宝殿和四天王殿最为壮丽,下墙、石坛及栏杆,都用汉白玉石砌成,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

“郑公公让我好找呀!”张忠见郑和正在叮嘱工匠对琉璃宝塔进行最后的查验收尾,不由笑着走上前去说道。

郑和闻言诧异的转身见是张忠到来,不由失笑道“不知永春伯找我这个闲散之人何事?”

张忠闻言一时心中五味杂陈,郑和本是驰骋四海的人物,如今只能窝在南京做个包工头,监督寺庙的修建。

郑和说完便知道此话不妥,见张忠没有言语,遂转移话题道“永春伯请看这个琉璃宝塔如何?”

张忠闻言看去只见此塔九层八面,周长百米,通体用琉璃烧制,端是气势非凡,绚丽多彩,让人难以移开眼光。

“真是不凡。”张忠连连感叹道。

郑和闻言笑道“的确不凡,此塔不仅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还会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再加上塔内壁布满佛龛,仿若人间佛国。”

张忠闻言也是啧啧称奇,连道“了不得.......”

当然是了不得,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

张忠将目光从琉璃宝塔收回,说起了此行的目的。

待张忠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讲完,这才笑道“我已经答应了周巡抚前往苏州剿灭太湖水匪,可我不善水战,如今只有请你相助了。”

郑和闻言沉吟良久,方才笑道“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此次剿匪我定会相助永春伯。”

张忠闻言大喜。

郑和见状失笑道“只不过陛下非常看重大报恩寺,我负责监督此事,不好轻易离开南京,所以此次剿匪我不会亲自前往。”

张忠闻言不由皱了皱眉,苦笑道“那如何是好呀?”

郑和笑道“永春伯不要担心,我虽然不能前往,但是我举荐一人,有他在定能助永春伯剿灭水匪。”

“何人?”张忠疑惑问道。

“以前随我数次下西洋的副手王景弘。”郑和解释道:

“王景弘乃是福建漳平人,自幼喜航海,在我数次带领宝船下西洋的过程中他都负责航海的线路与管理船队,对我助益良多。”

大明勋二代小说,请收藏

一七小说1qxs

张忠打马出了聚宝门,沿着东侧秦淮河畔行驶不远便见大报恩寺了。

张忠抵达寺门前将马拴在石柱上,便直径向寺内走去。

大报恩寺坐东向西、规模宏大。

张忠自山门而入,一路上经过香水河桥,参观了天王殿与大雄宝殿方才抵达琉璃塔前,并在塔前找到了郑和。

大报恩寺是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所以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

一路走来张忠所见大雄宝殿和四天王殿最为壮丽,下墙、石坛及栏杆,都用汉白玉石砌成,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

“郑公公让我好找呀!”张忠见郑和正在叮嘱工匠对琉璃宝塔进行最后的查验收尾,不由笑着走上前去说道。

郑和闻言诧异的转身见是张忠到来,不由失笑道“不知永春伯找我这个闲散之人何事?”

张忠闻言一时心中五味杂陈,郑和本是驰骋四海的人物,如今只能窝在南京做个包工头,监督寺庙的修建。

郑和说完便知道此话不妥,见张忠没有言语,遂转移话题道“永春伯请看这个琉璃宝塔如何?”

张忠闻言看去只见此塔九层八面,周长百米,通体用琉璃烧制,端是气势非凡,绚丽多彩,让人难以移开眼光。

“真是不凡。”张忠连连感叹道。

郑和闻言笑道“的确不凡,此塔不仅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还会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再加上塔内壁布满佛龛,仿若人间佛国。”

张忠闻言也是啧啧称奇,连道“了不得.......”

当然是了不得,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

张忠将目光从琉璃宝塔收回,说起了此行的目的。

待张忠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讲完,这才笑道“我已经答应了周巡抚前往苏州剿灭太湖水匪,可我不善水战,如今只有请你相助了。”

郑和闻言沉吟良久,方才笑道“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此次剿匪我定会相助永春伯。”

张忠闻言大喜。

郑和见状失笑道“只不过陛下非常看重大报恩寺,我负责监督此事,不好轻易离开南京,所以此次剿匪我不会亲自前往。”

张忠闻言不由皱了皱眉,苦笑道“那如何是好呀?”

郑和笑道“永春伯不要担心,我虽然不能前往,但是我举荐一人,有他在定能助永春伯剿灭水匪。”

“何人?”张忠疑惑问道。

“以前随我数次下西洋的副手王景弘。”郑和解释道:

“王景弘乃是福建漳平人,自幼喜航海,在我数次带领宝船下西洋的过程中他都负责航海的线路与管理船队,对我助益良多。”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