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朝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朝——云涌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宣德朝 | 涉江采木兰   作者:涉江采木兰  书名:宣德朝  更新时间:2024-01-22
 
“李裪现在要挟大明帝国,靠的就是一个民意。一旦大明帝国过度干涉朝鲜国之内政,民意就会成为大明帝国最大的阻碍。

咱们想要破局,必须利用好民意。咱们若是想要在李裪给的规划之下更多的获取利益就需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李裪利用民意绑架大明帝国,那大明帝国就需要利用民意去反制他。”

“利用民意?”

“对,就是民意。郎君可知现在朝鲜国百姓最需要大明帝国的方面是什么?”

“援助修建的那两条道路?每年的资金支持?丰富的商品?”

“都不是,这些东西虽然好但都不是普通的朝鲜国百姓能够享受到的。

援助修建的那两条道路因为朝鲜国的户籍制度不能为朝鲜国百姓提供方便、资金支持与商品也都是两班家族才能享受到的,咱们大明帝国对于朝鲜国真正的影响力就在粮食和港口。

粮食,是百姓生计之本。朝鲜国山多平原少,而且土质也不适合种植水稻。如果不依靠大明帝国每年以成本价支援的粮食,朝鲜国根本就不能维持国家的运转。

还有庆尚道的三个港口,哪里雇佣的朝鲜国工人达到了两万八千多。

从工匠到纤夫、从后勤到水手,这些人靠着大海吃饭已经是形成规模和习惯了。

如果此时大明帝国宣布关闭一个港口,那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郎君你应该能够想象到吧?

而且为港口提供木材、石料、矿产、布匹、钢铁、酒肉的人虽说是两班家族,但是两班家族也是各自在领地上雇佣朝鲜国百姓才能产出这些物资的。

一旦港口关闭,两班家族的货没地方卖那势必会影响整个朝鲜国的生计。”

“也就是说咱们只要大张旗鼓的邀请李裪大明帝国,只要李裪不来就给他戴一个抗旨不遵的帽子。然后以此为理由断了朝鲜国的粮食和港口雇工,让两班鼓动着朝鲜国的百姓去跟李裪对峙。

咱们在民意汹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添一把火拿下李裪了。”

“这把火怎么烧,就要看到时候朝鲜国的百姓们怎么搞事情了。

但是妾要提醒郎君一句,这一万亲军已经是入朝军队的全部了。郎君万万不可再脑子抽风调其他的军队入朝,一旦如此咱们经营的这些策略就都没用了。”

“嘿嘿,不愧是蕙玉!”朱瞻基卑鄙的一笑,还冲着李蕙玉竖起了大拇指。

“你什么意思?”

“这小招数就是阴!”

“朱瞻基你过来。”

“嗯?”

“老娘今天不把你办了,老娘就不姓李!”

大明永乐二十一年。

北京。

天丽云恬,红日高悬。这正是初春农忙的好时节,也是勋贵官宦家的子弟出行踏春的好时节。一队队鲜衣怒马、欢声笑语的队伍从北京城当中出去,一边唱着欢快的歌谣一边摇着精美的折扇。

向郊外走去的队伍或是狩猎、或是踏青、或是赏花,从早到晚最后伴着明月一轮、吟诗作对、好不快哉。

看着烈日炎炎吟出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看着明月东升来一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展现自己的尚武精神和关切国家的情怀。

却还见,整齐的帝国大街外的各坊小贩平民的市井百态。还有郊外耕田的农夫佃户,一步一挥锄,种下新春的种子,种下大明帝国的命脉。

大明帝国的百姓正如误入桃花源的渔人,他不会在意落英缤纷、桃花流水的绚丽光景。他只关心鳜鱼是不是肥美,能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好让自己发上一笔小财给他的茅草屋添上点瓦片,可不能一下雨就风卷茅飞、床头屋漏了。

补了自己的房屋,顺便也攒下点钱财给孩子交学费、买书本。

而正是他们锱铢必较的攒钱劳作,才撑起了大明帝国这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

而世人呢,看到的却总是江山如画、却不见这江山背后是多少血汗凝聚起来的。

“大明帝国万岁!吾皇陛下万岁!”

大明帝国的百姓与朝鲜国的百姓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对生活的态度与对国家的忠诚。

“今年科举你家那小子参加了没?”

“参加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考个功名出来。这小子在北路钢铁厂做工,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如果这样也能混到一个功名出来,那我们家可真是发达了!”

“还是要考科举啊,虽说现在士绅一体纳粮交税但是交的还是比咱们平头老百姓少啊。

听说最近陛下因为北方贸易道路开通又降了一个点的农税,不行咱们就回乡下买块地种种不也行吗?”

生活是忙碌且幸福的,这就是永乐新政以来大明帝国百姓最直观的变化。

“你们听说咱大明帝国在朝鲜国的事情了么?皇太孙殿下亲自率一万亲军入朝,还压了今年资助朝鲜国的粮食呢。”一群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围着一张桌子一边喝酒一边聊着国家大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国朝大员呢。

其实这帮年轻人都是今年的科举举子,为首说话的正是于谦。当初于谦被朱棣派去锻炼,就等着这次科举他能够一鸣惊人让朱棣能够名正言顺的培养他。于谦被皇帝陛下接进宫中教导,可谓是深得帝心。加之他的妹妹还被皇帝陛下许给了朱瞻墉,这就造成了于谦一介布衣身边总围着一群贵族子弟。于谦不喜与这帮家伙混在一起,便选择了出宫来到酒馆与举子们畅谈国家大事。

当然,此于谦在朱瞻基的影响之下已经沉稳了许多。看似一副少年郎的模样可心理早就是成熟了,当年的满身傲气也变成了内敛。这样的于谦身上全都是人格魅力,在酒馆当中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领袖。

也可以说,有的人生来就是当领袖的料子。在经历了朱瞻基的新政主义再教育后,于谦明白了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简单。有的时候,稳重才是最佳的选择。

不过于谦是不会改变他的初心之志,为万民造福不惜代价的理念他绝对不会更改。

“朝鲜国最是不能信任,这帮家伙只知道管大明帝国要好处却不知道感恩。此番太孙殿下严厉惩处朝鲜国,也是他们自找的罢了。若是朝鲜国的国王听从召令入京,太孙殿下哪里还会为难于他们呢?”

其中一个言语最激烈的小愤青对朝鲜国一顿输出,在他眼里大明帝国给了朝鲜国这么多的好处那完全就是喂了狗。而于谦呢,最近也是听这些言论耳朵听了老茧。见这个小愤青说的没什么新意,便喝了口酒准备换个桌子坐坐。

“来啊于兄,这边有上好的蒸馏白酒保你满意!”

其余桌子上的举子们见于谦准备起身,便立刻邀请他过去说话。

于谦现在是举子们当中的名人,能得到他的认可举子们的脸上才是有光的。

就比如说你被百万博主点赞,这热度肯定就不一样了。李于谦以前对这种事情根本就是不上心,别人怎么样他于谦都如同浮云罢了。但是现在的于谦倒是喜欢参与进去,也顺便给国朝考察一下有没有能力出众的举子可以培养一番。

“德镇兄原来也在此,倒是于某眼拙了。”

“哪里哪里,廷益兄不必客气。”

说话的是今年新科举子詹道先,也是于谦发现的“能力出众的举子”之一。

“方才听闻廷益兄那边在议论太孙殿下的朝鲜国之行,不知道廷益兄起身要走是对那位仁兄的见解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然也。”

“在下闻之此语,倒也觉得没甚问题。朝鲜国本就是狼子野心,我大明帝国帮他们就是在养虎为患。可是皇帝陛下似乎对他们很是看重,不光是给了许多援助还赐了不征之国的待遇。

当初朝鲜国国王还是王世子的时候,有一回外出游猎被马颠了下来。驻朝鲜国的商政使还特意请陛下御赐了辽东的山参,那朝鲜国国王吃了之后才有惊无险的保住了性命。

就这样救命的恩情,他都不愿意报答还如何信他?”

“德镇兄这格局小了,区区山参而已又不是救国救民于危难你还能指着朝鲜国国王怎么报答?

我不认同大家的观点,是不认同你们鼓动出兵朝鲜国直接干涉他们的内政罢了。

我想了想,若是要解决朝鲜国心有二志的问题还需要从根本上下手。

那就是直接效仿安南国,把朝鲜国北方划入吉林布政使司管辖。南方分成三个国家,让他们自己互相制衡互相争斗才能维持稳定!”

好嘛,这于谦比朱瞻基还狠。

“廷益兄万万不可如此,直接吞了半个朝鲜国那其余的藩属国就都叛乱了。当时收了半个安南国置安南都司的时候,南洋的几个小国就密谋过造反。好在下西洋舰队用金钱加大炮收买其贵族、镇压其反抗,这才平稳了南洋地区。

再加上从辽东三省到朝鲜国那里需要渡过鸭绿水、图们水,更要翻越长白山。这一旦大军入朝战事不利,这后勤压力可怎么办?”

“海运啊!你当下东洋舰队是吃干饭的?”

“海运?那运船粮食运了三个月才到,这海上风浪无常怎么能够把后勤都压在这里?

下东洋获取了足够的利益,这风浪便也无妨了。可是入朝,这是个亏不赚的买卖啊。打朝鲜国就费劲,打下来之后治理更费劲。

蕞尔小国没有什么产出,除了几个港口以外大明帝国还需要他们什么呢?

如果说只是为了港口,那不如扶持朝鲜国那个什么两班家族跟咱们合作呢!”

詹道先明显受到了于谦话语的刺激,如果实行于谦的策略那真的就崩了。一旦朝鲜国发生叛乱或是天灾,只怕中央的命令还没到朝鲜国就该各处烽烟漫卷了。

在没有蒸汽机和铁路的前提下,任何中原政权对于半岛的战争都需要慎重。稍有一个失误,那经营的一切就都崩了。除了万历三大征对日作战和唐太宗、唐高宗征高句丽以外,其余的朝代对于半岛的征伐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的而已。

新罗棒子不是什么好人,但有一点不得不配服他们。

那就是忘恩负义记仇,一旦征服者稍有弱势那他们就会如同饿狼一般的上去撕咬征服者。

在这方面比,倭寇其实都逊色新罗棒子一筹。

但蒸汽机什么的现在也无法成型,首先钢铁的冶炼技术不达标、而且开采出来有限的铁矿除了供应军队还要打造农具。就这还有些捉襟见肘,更不可能有多余的用来打造蒸汽机了。

于谦问了这么多,当然不是无的放矢的。

他在考察詹道先的能力如果詹道先能够胜任外交工作那于谦就会记下来报给朱棣。

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朱棣是十分喜爱人才的。尤其是适应新政的人才,那是朱棣绝对不能外流的宝贝。

“唉!”于谦叹息了一声,装作一副高深的样子看着詹道先说道“朝鲜国是离天下大乱不远了,德镇兄该怎么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我怎么了?这朝鲜国国内乱了关我什么事啊?”

“现在国朝正需要外交人才,德镇兄不考虑去各藩属国当商政使啊?

或者去礼部,去外务司当个官可好?”

詹道先有些茫然,他其实不想去搞外交。去地方当父母官造福百姓,才是他的理想。

“多谢廷益兄高看在下一眼,但在下自知才疏学浅还是不能胜任外务之事。”

于谦闻言还想再劝,却听见酒馆外面一阵嘈杂。

“闲人闪开,大军开拔不得阻拦!”

不远处一小队人马开来,领头的军官骑着马好不威风。随行的护卫也是一身大红色的鸳鸯战袄,一看就是高级军官护卫才能拥有的装备。领头的军官还带着两个小厮和开道的仆役,而且还穿着典型的朝鲜国服侍。

“这是谁的仪仗?居然如此的威风!”詹道先忍不住问了一句,看的出来他眼中充满了向往。

“德镇兄还想着参军上战场吗?”

于谦见状不由得多问了一句,哪知道这不问还好一问詹道先就十分兴奋的说道“这当然了,我就是喜欢那种投笔愿从戎、上马草军书的生活。

这男人当官啊,要么去偏远的地方造福百姓、要么就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进入中央享福是好,但是这不是我的理想。派去藩属国当大爷也不错,但这也不是我的初衷。

对了,廷益兄你见多识广可知道这是那支军队?”

于谦闻言转头一瞅,只见那骑马的军官他居然还认识。

“这不楚云昭吗?”

于谦心中有些察觉到了不对劲,连忙跑到酒馆对面的锦衣卫暗桩里喊到“有没有锦衣卫的兄弟,出来个问个事情啊!”

对面铁器行的老板认识于谦,立马就关上大门冲着于谦比了个“嘘”的手势说道“于先生你小点声,这让别人知道了可不好!”

“这位锦衣卫兄弟,你可知道顺天前卫的楚云昭将军干什么去了?

方才听他的部下喊什么大军出征,难道说陛下又要对蒙古部落开战了?”

“害!原来是问这个啊,我还当什么事情呢。

于先生你今天是不是没买邸报?

这上位要征瓦剌部的事情今早就刊登了出去,京城调集了十万大军已经分批次开拔了!”

“什么?陛下不是说过今年罢战一年,不再主动对外开战了吗?

还有这战争之事,为何用邸报宣扬的人尽皆知?

这秘密调集军队偷袭瓦剌部,这不才是战争的正确打法吗?”

于谦一连三问,问的这锦衣卫是头昏脑涨。

“于先生你先等一下,容我一个一个的给你解释。”

“首先啊上位是说过今年不再主动对外开战,可架不住人家瓦剌部挑衅咱们大明帝国啊。那马哈木以为这两年他东征西讨的翅膀硬了,这就可以挑战咱们大明帝国了。

马哈木前几天率倾国之力、举四万五千铁骑入寇哈密城,好在张景万将军反应快才保住了土地。

上位闻之盛怒,直接宣布要亲征瓦剌部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

这刚修好北方道路赚了笔钱,就又要花出去了?”

“听户部那边说,这笔钱来的还真是时候。正正好好啊就够十万大军打三个月的,上位有了这笔应急款项还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呢!”

“那接下来种地和学堂的投入怎么办?西南改土归流怎么办?”

“这个就不是我们要考虑的了,于先生我劝你也别跟上位说这种话。反正上位若是没钱了,那自然就会去找太孙殿下想办法的。太孙殿下可是咱们上位的宝贝,会赚钱的宝贝呢!”

“那太孙殿下再会赚钱,也顶不住上位这么花啊!”

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朱棣花钱花习惯了已经不考虑怎么赚钱了。

反正缺钱了跟朱瞻基说一声,朱瞻基就有办法给他搞来一笔应急款项。

于谦听完之后立马冲了出去,在詹道先惊讶的眼神当中飞快的跑向了皇宫。

“廷益兄!那边是皇宫啊!你去那边作甚?”

“德镇兄先回去吧,晚些时候再去驿管找你!”

于谦自然是去了东宫,他要立刻给朱瞻基写信。

“太孙殿下在上,草民于谦问太孙殿下千岁金安:

陛下今北征蒙古背当时之约定,征大军十万欲西出玉门关与瓦剌部决战于西域。

今国库本就空虚,岁入之六千万两白银不禁陛下之远征。”

要说清朝道光年间的岁入也才四千多万两白银,光绪洋务运动之后是八千多万两白银。

朱瞻基给朱棣挣了一年六千万两白银的稳定岁入,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要知道清朝将近四亿人口出八千万两白银的岁入,大明帝国现在八千万人口就出了六千万两白银的岁入可是巨款。

尤其是大明帝国治下的五千万人口,其中真正纳税的主力汉、藏、蒙、女真、回五族有四千多万。其余的都是偏远民族和南洋那些不太臣服的土著民族,这些人不光是不交税甚至还要管中央政府要钱才行。

就这样朱瞻基用商税、边关款项、贸易逆差,生生的创造出了税收奇迹。

但是真架不住朱棣这么花,朱瞻基赚来得血汗钱基本上每年都被朱棣花的干净。

有一年大明帝国国库挣了六千八百多万两的白银,这可把朱瞻基和当时管户部的杨溥高兴的不行了。

结果没两天朱棣去国库视察,看着充盈的国库朱棣直接大笔一挥就下达了一条命令。

在北方直隶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进行扫盲教育,刊印了足足一百三十万册的书籍、征募了九千名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去扫盲。

要知道大明帝国现在的读书人除去做官的,民间能不能有五十万都是个问题。

朱棣还特意给每人每个月发放三两白银,只要扫盲计划一直干他们就可以领。另外去辽东三省给女真人教书识字的,每个月额外给足足十两白银。

就这样,朱棣半年就花空了国库。

朱瞻基看着一毛不剩的国库气的发抖,直接跪在朱棣的御书房门口要朱棣立刻停止大范围扫盲。

而朱棣也眼见国库见底,便停止了大范围的扫盲行动只留了几个府县作为试点罢了。

差一点搞崩大明帝国财政的朱棣丝毫没有愧疚,反倒是责怪朱瞻基能力不行不会赚大钱。

更过分的是,朱棣还要求朱瞻基尽快给他补齐了。

“要不然财政崩溃了,老子这个皇帝可就当不下去了!老子当不下去皇帝,你这个皇太孙就也当不下去!”

朱瞻基强忍泪水给朱棣想办法赚钱,那年的朱瞻基派人去西南三省到处搞改土归流收取当地土司们的好处。顺便增加了点纳税人口,为国朝添了些稳定税源。

又造了许多新奇的奢侈之物,让下西洋舰队拉去波斯和大食诸国高价售卖。还向诸藩属国借了笔钱搞投资,用诸藩属国的钱去修藩属国的路与港口。修好之后提了笔现钱,不仅还清了借款还大赚了一笔。

别人都以为大明帝国富得流油,但实际上都是朱瞻基的血汗钱。

所以说当朱瞻基收到了于谦的消息之后,差一点就想撂挑子不干了。

“这又去北征了?”

朱瞻基满眼都是无语,想想大明帝国那一毛不剩的国库他脑瓜子就疼。

“赶紧想想,怎么把这笔钱给赚回来。要不然等回国之后,可就要被大父威胁了。”

朱瞻基开始向李蕙玉请教,毕竟他现在也没有更多的开源之策。

“不是,一年六千万两白银!六千万两白银啊!

不够陛下花吗?”

李蕙玉也惊呆了,她是万万没想到朱棣是个胃口如此大的皇帝。

“好像是不够!”

“自信点,把好像去了!”

李蕙玉身边跟随的赵然看着二人无语的样子,心中告诉自己到了它表现的时候了。

“太孙殿下!太孙嫔娘娘!末将或许有个办法可以解燃眉之急!”

“你有办法?说来听听!”

“这末将之前安排了人去散布谣言,说这朝鲜国国王抗旨不遵导致陛下龙颜大怒。因此陛下断了今年的粮食与港口贸易,准备以此来惩戒朝鲜国。

现在的朝鲜国可谓是人心惶惶,都怕今年的收成不够没有粮食吃。整个粮价从上个月开始上升了两倍多,再这么下去朝鲜国也就崩溃了。

正好咱们手中压制一批粮食没有交付,只要暗中联络朝鲜国国王让他出高价购买发给朝鲜国的百姓们就能稳定人心了。人心稳定了,那政局自然也就稳定了。”

“咱们现在压着粮食就是为了以民心让朝鲜国国王去大明帝国生活,你这虽说是敲了一笔竹杠但也帮了那朝鲜国国王了!”

朱瞻基当然不能答应这样得策略,不能为了赚笔快钱就影响了大明帝国的东亚战略。

不过说实在的,这样操作肯定能大赚一笔。

赵然看着朱瞻基那副欲拒还迎的模样,心中若有所思的想了想才继续说道“太孙殿下不必担心,那朝鲜国国王就算是暂时解决了粮食问题也架不住港口带来的百姓生计问题。

只要咱们用好港口这张王牌依旧能够达成目的。”

“说说,具体怎么用好这张王牌啊?”

朱瞻基来了兴趣,如果能够两全其美那就最好了。

“首先让李宝臣领头上书,请求朝鲜国国王前往大明帝国朝拜。咱们要把李宝臣的上书全都宣扬出去,最好要让朝鲜国国内人尽皆知。

咱们在李宝臣上书之后,立马安排他家里的货物进出港口、雇工恢复工作。

之后就是其余的两班家族依次上书,谁上书了谁的家族就有钱赚、谁的雇工就有活计做。

那些朝鲜国国王的部下,那就只能看着两班家族挣钱了。

只需要一段时间的观望,这些朝鲜国国王的部下就会生出二心。到时候稍加引诱,他们就会顺从的。我大明帝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从内部分化瓦解朝鲜国的反对势力。

至于说卖粮食,咱们也可以想一些招数出来。

比如说借助日本国从中当中间商,搜刮一番朝鲜国的国库。

当然了,搜刮的不能太狠。要不然朝鲜国真的没钱了那不还是要大明帝国负责,如此一来也就不赚了!”

朱瞻基径直起身,忽然叫道“赵然啊!你真是个天生干锦衣卫的料子,不把你送去锦衣卫培训一段时间都对不起你的天赋!”

“末将可不适合干锦衣卫,末将就跟在太孙殿下身边就好!”赵然慌忙说道,这要是真给他送走了那赵然可就亏了。

“闭嘴!”朱瞻基横了赵然一眼,也就是朱瞻基对部下处事宽松要不然赵然哪敢如此放肆。

“你居然敢拒绝孤的要求!赵然你小子怕不是活腻歪了?”

见到朱瞻基心有不悦,赵然连忙闭嘴不语。

赵然知道朱瞻基现在因为贺连成自请外放,心中是满意又带有一丝愧疚。

而造成贺连成外放的始作俑者除了高纯以外就是他赵然了,人家高纯好歹是真心为了贺连成好、但是赵然的动机可就不太纯了。

“甘肃可是个好地方啊!”朱瞻基抿了抿嘴说了句令赵然魂飞魄散的话,差一点就让赵然直接跪了。这甘肃地方只有一个巡抚管理,比起优越的内地可谓是蛮荒。

“太孙殿下说什么就是什么,末将一切都听太孙殿下的!”赵然谄媚的说了一句话,紧接着就给朱瞻基继续出谋划策道“这现在啊好多朝鲜国的御史都在弹劾呢,说朝鲜国国王枉顾国法、不尊召令。太孙殿下您看这不就是朝鲜国内部分裂的趋势,咱们再加把火烧他一烧肯定能完美收场!”

“怎么烧啊?不会又是学港口那一套吧?”朱瞻基眯起眼,考虑了一阵问道。

“那不能,毕竟这港口的理由就那么多。都要留给两班家族的,那些平民出身的御史可就分不到了。末将以为咱们可以给这帮子御史一个机会,暗中联络他们给他们大明帝国的国籍。

谁骂朝鲜国国王骂的最凶,谁就能获得大明帝国的国籍去大明帝国当官!”

“呦呵?”朱瞻基猛然睁开眼睛,直勾勾得盯着赵然。

“啊,是是是。末将就是这么考虑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恰当。”赵然被这一吓,慌忙解释了一句。

“赵然啊,孤没有说错你真是个做锦衣卫的料子!

这些被咱们大明帝国收买的御史,那就是下一个两班。他们比两班更疯狂、更敢想敢做,有他们在大明帝国不愁朝鲜国国内的舆论不稳了。”

朱瞻基再次陷入了沉思,他要好好完善一下赵然的提议。

“不会被猜出来是大明帝国授意的吧?”李蕙玉对朱瞻基和赵然的策略有些担忧,一旦事情暴露那大明帝国的名声就彻底堕落了。

本来今年的国库问题可以效仿之前的手段,查抄一些贪官污吏或者跟藩属国借点钱就可以了。但是朱瞻基现在想两全其美,这就好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最主要的还是朝鲜国南方三道,那些李裪的死忠怕是会借机叛乱让大明帝国的东北边境不得安宁啊!”

“没什么问题,李裪如果倒台了那他刚刚经略过的南方三道肯定会被重新洗牌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国朝派人去整治了,因为不论是两班家族还是柳承镐都压不住局面。

咱们两边下注,一边让柳承镐保持一定的实力去制衡两班家族一边让两班家族捞好处。这样的局面之下,谁就是发现了什么也不敢往出去说的。”

想到这里,朱瞻基舔了舔嘴角露出莫名的笑容。

“郎君心中有数就好。”

李蕙玉也不愿意多管,毕竟她知道智商在线的朱瞻基根本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存在。

“就按照你说的方法去做,咱们在朝鲜国多待一段时间。只要能换下李裪在搞些应急的钱,随你放手去做!”

“末将明白!”赵然直接对朱瞻基施了一礼便走出了会客厅,随即招了招手安排等候的陈天正、邓云、叶留宗三人都跟着他向锦衣卫暗桩据点走去。

赵然本来走在前面,却忽然回头对陈天正等人说道“天正啊,接下来的任务就要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来完成了。毕竟此番建功立业,关乎咱们这些人今后在太孙殿下心中的地位与分量!”

“明白我们自然会尽力而为的!”陈天正回答的很是干脆,他知道赵然是在担心什么。

“我跟天正兄一样,不会拖赵副统领你的后腿!”叶宗留也猜到赵然的心中所虑,那更是要抓紧表示自己的态度了。

“不就是怕我们不跟你一条心不好好办事么,至于特意叮嘱一句?

这大家都是护卫团出身,那帮子将军们本就不是一个派系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个表现的机会,谁还能不尽心呢?”

邓云在心中吐槽了赵然一句,但是面子上还是一本正经的说道“没问题,赵副统领你就放心好了。

“那就各自领取任务,抓紧干活吧!

事成之后,太孙殿下重重有赏!”

“遵命!”

三个月后。

李裪走在全州城的王宫内,一边走一边问身边的柳承镐道“柳将军,你说现在可该如何处理?”

柳承镐无奈,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李裪的提问。

而此时李裪身边的另一个御史姜亦恒却止住了脚步,李裪回身看去也停下来问道“姜御史,平你这是怎么了?”

“臣不敢说!”姜亦恒明显一顿,不知如何作答。

“姜御史你有什么事情尽管说不要拖沓,答个问题婆婆妈妈的想个男人吗?”

李裪有些生气,他看着姜亦恒那副拖拖拉拉的样子就有些愤怒。

“王上!臣属下的十个御史联名上书,要求王上听从大明帝国皇帝陛下的召令去大明帝国面圣!”

“你在说一遍?”李裪和柳承镐显一怔,他俩是万万没想到现在的御史已经开始倒戈了。

“姜御史,这所有的御史都是王上亲自提拔上来的。他们为何站在大明帝国一方,却不帮着王上说话?”

看着柳承镐那副愤怒的模样,姜亦恒也是十分无奈的答道“不是他们不想忠心于王上,只是大明帝国给的好处太多了!”

我本想拒绝,但怎奈何他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准确的来说,现在的朝鲜国御史人人都是行走的五十万。

在姜亦恒具体的说完大明帝国收买那些御史的套路之后,柳承镐却直接笑出声来。柳承镐也是十分了解政治斗争,对于政治来说没有什么手段是不能使用的。只不过如此手段,确实是让柳承镐开了眼了。

姜亦恒看着柳承镐那副模样,心中有些疑虑的问道“柳将军你没事吧?”

柳承镐明显是刺激的不轻,直接拉住姜亦恒的衣袖口说道“姜御史啊,那你有没有收了大明帝国的好处呢?”

“柳将军你是了解我的,若我收了大明帝国的好处那我现在就应该到汉城享乐去了!”

姜亦恒义正严词的反驳了柳承镐一句,实际上他也真的没收大明帝国的好处。

“你俩就不要吵了,快想想现在应该怎么办?”李裪看着他最忠心的文武大员,心中有一丝愧疚。

“其实吧,要说这皇太孙殿下只是想把持咱们朝鲜国而已。当年大明帝国虽说给了咱们一个不征之国的地位,但那也是建立在咱们朝鲜国听话的基础之上。先帝英明,打压国内反对大明帝国的势力让大明帝国满意这才坐稳了王位。

可是王上您继任之后,处处挑衅大明帝国的底线这让大明帝国如何信任王上您呢?

就拿这《训民正音》说吧,王上以为大明帝国不知道您做这样的事情是在培养咱们朝鲜国国内的民族独立之心?

只不过大明帝国不好意思直接出兵干涉咱们朝鲜国的内政,这才闹到了今天这样的局面。至于说那些新政改革和训练新军的小打小闹在大明帝国眼中都不算什么,真正让大明帝国感到危险的还是您改革文字的那个政策吧。

大明帝国扶持两班家族,制衡王上您的意图很明显啊。

原本王上您还可以通过废除新政的举措来与大明帝国恢复关系,但是当初您一意孤行没有听末将的建议啊。

现在王上您只能选择听从大明帝国的建议去大明帝国居住,这边有末将负责辅佐王世子对抗两班家族!”

这要是别人说的话李裪早就下令砍人了,可这是柳承镐说的话就不能不让李裪好好的思考一番。

“本王知道了,此事就劳烦柳将军你去跟大明帝国接触了。”李裪听罢,十分无奈的叫柳承镐和姜亦恒下去准备了。

“末将(臣)告退!”

一个月后。

汉城。

“柳将军带来了贵国王的回信吧,让我猜猜贵国王是不是答应我们大明帝国的条件了?”

赵然十分嚣张。

柳承镐一脸的气愤,但也只能回话道“当然!”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